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当炮灰[七零](323)+番外

作者: 奶酪月亮 阅读记录

为啥?

当然是为了赶紧去买罐豆瓣酱/买斤卤肉回去吃啊!

于是,在劳动节这一天,全国各地,凡是有梧桐食品厂柜台的百货公司,无一幸免,全都被前来购买他们产品的人群给挤满了。

这像是一种连锁反应,看过电影的人是一茬茬喊着要买电影里的产品,为了优惠券而来的人,则是拿着证明争抢者优惠券。

看完电影的观众:还有优惠券?

为了优惠券的消费者:梧桐制造的产品还上了电影?

两拨最大购买力度的人互看眨巴眨眼……

观众回去开证明,消费者跑去看电影。

都觉得自己是占了便宜。

苏苗苗及梧桐食品厂全体职工:深藏功与名,闷声赚大钱!

作者有话要说:

饿了……

吃饭去啦。

PS:其实女霸总和小跟班这种故事也好棒啊,等啥时候我

文笔提高了,可以考虑写个这种故事。嘿嘿嘿~

感谢在2020-10-14 22:35:02~2020-10-15 11:44: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安卿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8章

在苏苗苗力挽狂澜的营销手段中,梧桐食品制造厂及其名下所有“梧桐制造”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波澜。

这应该是这个年代前所未有过的推销手法,也是一场无比成功的营销。

在这个还没有电影票房概念的年代,没有人去比较首日票房与末日票房的察觉,没有人去预估一部电影是否能够爆红翻身的走势,更没有所谓的上座率以及电影评论分的出现。

人们对待一部电影的喜欢,就是真实坦荡,且不带任何人云亦云态度的。

苏苗苗想,或许这一部平凡却又不普通的《工人的一生》电影,也可能会成为后世人们在追溯往昔是,被翻找出来的一部经典影片。

因为哪怕这部电影通篇都是在插/入自家厂子的广告,甚至可以把其当成是梧桐制造的一个广告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具有极大的时代特色,可以说是把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人们的生活变化,都浓缩在了这一部不到90分钟的电影中,且风格鲜明,人物刻画真实,并且还带有一定的美食元素。

所以,它的爆火是苏苗苗可以预知的,也是有迹可循的。

而事实证明,苏苗苗的眼光的确好,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地电影院上线后,都广受好评,一度赶超了人们对《庐山恋》的追捧,直教首都电影制片厂的领导笑得合不拢嘴,更是加大了投影力度,连一些地区下,有电影院的县城和公社都没放过,全都上映了这部影片。

这是一个时代人记忆中永恒的烙印,是叫每一个工人看了都热血沸腾,哪怕到九十年代遭遇了下岗潮,也有不少人会在心中重温这部影片,来激励自己不要放弃。

而这,也将这部影片立足在了这一年。

在未来,不管有多少电影上映,票房几许,评分多高,也都再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在八十年代初这一年,打破它在万千工人心中留下的传奇。

然而,算是一手造就了这一部电影盛况的苏苗苗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感动。

要知道,随着电影的播出,后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大。

像是滚雪球一样,他们厂的效益也是越滚越大。

电影播放的范围越广,他们厂的知名度就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百货商店以及供销社的需求量翻倍,叫他们从原本每个生产量都满足需求量的均衡状态,直接进入到了供不应求的阶段。

不少在下面小县城里生活的老百姓们,在看了电影以后,都跑去当地的供销社指明要“梧桐制造”,这个上了电影,良心厂子,并且有贴心厂长制作出来的副食品。

某县供销社里。

一个工人打扮的男人朝着柜台里的售货员憨声道:“您好,请给我苏厂长厂子生产的豆瓣酱。”

平日里总是跟别人欠她钱似的的售货员听到这话,难得露出了一个小模样:“同志,你也看那个电影了?人家苏厂长生产的豆瓣酱可是有名字的,电影最后一幕都写了,叫梧桐制造!”

男人傻里傻气地挠了挠头:“我光顾着看那俩孩子吃饭了,没注意看最后的字幕,就记得电影里那厂长人老好了,所以这不一下班就说过来买一罐尝尝,也给我家那俩屁孩子拌米饭吃。”

“那你来得可真是时候,最后一罐了!我家孩子也可爱吃豆瓣酱拌饭了,别说,人家梧桐制造生产的东西还就是好吃。”

售货员边将后面柜子里的豆瓣酱递给男人,边说道:“这不刚一运输公司的大哥过来,说之前买来一罐吃了好吃,这回又直接买了二十罐,说要留着下次出车时候吃。我们领导还说呢,得赶紧跟人梧桐食品厂那加购他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