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梁太太(103)

作者: 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都是熟人,熟悉得仿佛回到了婚宴那天晚上,欢庆和谐的氛围之下,不知隐藏着多少刀光剑影。

而潜伏在水面下的矛盾,等到赵祯进入雅间,见到了男装的陈庭柳之后,终于掀起了一些波浪。

赵祯,陈庭柳,孙山;陈琳,刘从德,陈保。雅间中只有这六人。

陈琳关上房门,把其他从人拦在了屋外。而赵祯看着陈庭柳,眼圈一红,忍不住喃道:

“柳儿……”

“柳娘子果然在此!皇城司职责所在,今日会面的所有细节,臣都会上报与太后知晓。陛下,还请您谨言慎行。”

刘从德的声音及时响起,彻底冻结了赵祯刚刚升起的一丝柔情。

孙山第一次发现,刘从德这个家伙,有的时候也是蛮可爱的。

当然,官家肯定不会这么想就是了。

“多谢刘卿提醒,朕知道了。”

赵祯咽回了柔情,声音变得清冷低沉。

“柳儿姐姐精神不错,但脸色不佳,想来是连日操劳之故。朕听说这案戏坊多得你谋划相助,才做起来大好生意。得知柳儿姐姐的才干不逊于男儿,朕惊喜之余,却也不无担忧。你之前才生了一场大病,还是得当心身子。案戏坊的事情,就交给旁人去做吧。”

赵祯仿佛小心翼翼地端着满满当当一碗水,极力保持住四平八稳,说起话来也一直带着帝王的高高在上。

刘从德很满意,孙山也很满意。但是看得出来,陈庭柳不爱听。

孙山明白,案戏坊才不是靠陈庭柳相助,根本就是她一手张罗起来的生意,是属于她的一份事业。而赵祯轻飘飘的两句话就要她放弃,陈庭柳怎么可能愿意呢?

哪怕是敷衍两句,都是对自身努力的一种亵渎吧。

所以陈庭柳半低着头保持沉默,仿佛什么都没听见。没有脱口而出反驳几句,已经算是在极力克制了。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陈琳全都清楚,所以及时岔开了话题。

“那包含了诗词佳作的案戏大文豪何在?还不呈上来给官家御览!”

解心结

金丝镂空的匣子,玉雕的棋子,地图是在锦缎上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刻着诗文的签子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则是用檀香木制成的。

赵祯端坐桌案前,把玩着这副超豪华版的案戏,眼中不见一丝迷醉。

他一支签一支签地翻看,不时露出些细微的表情,却是耐人寻味。

看到李清照的《一剪梅》,咏尽相思,仿佛眼睛被烫到一般,迅速把签子放到一边。

看到辛弃疾的《丑奴儿》,只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句,就满不服气地哼了一声,签子又丢到一边。

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拿在手里看得最为仔细,良久,还叹一句“高处不胜寒!”

很显然,三十多首诗词,能得赵祯共鸣的并不多。

或许是因为作者都无名无姓的缘故?只看佚名二字,有时难免会生出受人嘲弄的感觉,甚至因此而觉得疏离。

就比如李清照,辛弃疾,苏轼三人,陈庭柳只向孙山做个简要的介绍,却不肯细说。问她诗词创作的背景,也是缄口不言。孙山相信,如果能解锁更多信息,他对这三首词的认识解读一定可以上一个档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种难以尽兴的遗憾。

不过赵祯或许还有更深层的理由。

这一点甚至不需要做什么推测,只听他接下来说出的话就能知道了。

“孙卿,这些诗词的确是难得的佳作,让人无比动容。”

一句言不由衷,甚至可以说颇为讽刺的称赞之后,赵祯不出所料地问起了作者。

“只是不知这些作者为何要隐居避世?可是对朝廷,对太后,对朕,有所不满呢?”

孙山本已经做好了再重复一遍标准答案的准备。

……曾经立誓……要有信义……

可是没想到赵祯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年轻的天子眼中忽然多了几分锐气,让孙山有些措手不及。

于是他没有直接回答赵祯的提问,而是把之前准备好的关于师父的腹稿直接提了上来。

“启禀陛下,大文豪所收录诗词中,《山园小梅》一篇的作者,乃是隐居杭州孤山的林逋,林君复,也正是臣的授业恩师。”

“……哦?

同样的,孙山所言也出乎了赵祯的预料。

他看过李咨的奏章,还特意去了解了林逋其人。于是也就知晓了林逋进宫死谏的那段往事,以及他曾经说过的话。

亡国之君?

赵祯是先帝赵恒的独子,从小就注定要继承大宋江山。所以他一直受着最严格的教导,扛着最殷切的期望。然而哪怕严厉如刘娥,对赵祯说过最重的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