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梁太太(136)

作者: 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今日倒不知是怎么了,太后和官家都在,他居然主动插话,实属罕见。

而且听这话音,好像是专给孙山和陈庭柳拆台来的。

是因为之前罗氏的事情吗?

如果只是这点私怨倒还简单了,就怕他是跟宫外某人有了联络勾结呀……

孙山瞟了面无表情的罗崇勋一眼,心中已经升起了一些警惕。

他又立刻堆起笑容,对刘娥说道:

“这素描之法与寻常画技的确是各有千秋。诗情画意固然美不胜收,而精准详实地还原景致人物,也同样是足以震撼人心的技法。请再看这一张人像,这是内子在外城所见的一位卖炭老翁,便如实描画了下来。”

孙山将卖炭翁的人像展示出来,赵祯就坐不住了。

“这……这就是京城之中,天子脚下,朕的子民?”

那老翁枯瘦干瘪,愁眉不展,坐在空荡荡的大竹筐旁边,仔细清点着手中为数不多的铜钱。

对行走于市井之中,见惯了贫穷困苦的人来说,这张画并无什么新奇之处。感慨一句画的真像也就完了。

可是对于自幼在皇宫中长大,只见过金玉,没见过败絮的赵祯而言,这画面的冲击力就太大了些。

百姓疾苦,这四个字,总有人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可到底怎么个苦法,在赵祯的想象中只有一片空白。

而此刻,那一片空白,被一个卖炭老翁的形象给填满了。

“朕常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并时时自省,万不能让朕的百姓受此困苦。可是……可这!……”

看见赵祯悲痛失态,刘娥就有些不高兴了。她盯着孙山的一双凤目中竟闪过一丝寒光。

百姓疾苦,刘娥当然知道。

她自己就是苦过来的!要不是苦到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家里又怎么会把她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草草嫁了?

为了不让更多的百姓卖儿卖女,自先帝病重,刘娥实际上执掌朝政以来,她自问没有一日懈怠。可是勤政又如何?贤明又如何?贞观之治没有穷人吗?汉武盛世没有穷人吗?

让天子了解民间疾苦,本来没什么不妥。

可是眼下执政的是她刘娥呀!孙山此举,仿佛是在向官家哭诉,以偏概全,说太后亏待了天下百姓一样。

那下一步呢?是不是请官家早日亲政,还天下疾苦百姓一个清明喽!

因为总有大臣念叨着还政天子,所以在这件事上,刘娥可是非常敏感的。

她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却被孙山抢先了一步。

“官家勿忧,这老翁日子虽苦,但生活尚可维系。因为一分货一分钱全都实实在在地落在了手里,并没有像《卖炭翁》诗中那样受酷吏剥削。足见我皇宋吏治清明,远胜前唐多矣。这全都仰仗着太后和官家励精图治!只要朝堂一心,上下官吏不负圣恩,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孙山这话出来,刘娥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赵祯也很快平静下来,不过还是对孙山说道:

“孙卿,还有柳儿姐姐,这种描绘百姓的素描人像,以后可以多画一些,时常送入宫中。朕……需要看到这样的画。”

孙山低头称是,又趁机偷偷瞄了一眼罗崇勋,正好和他的目光对上。

罗崇勋的眼神阴冷,又有些心虚,两人的视线只一交错,他就慌张地避开,绝对是心里有鬼。

不过孙山已经不再担心了。

正如陈庭柳所预料的,这张卖炭翁的效果十分明显,成功调动起了赵祯的情绪。

而在方才念出的台词里,孙山又暗中强调了吏治清明,朝堂一心,官吏不负圣恩之类的话,既给执政的刘娥减了包袱,又给后续的动作挖好了坑。

就算罗崇勋打算从中作梗,也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了。

“太后,官家,还请安坐,再看这下一张画……”

“孙山,你可得当心些,别再拿出什么让太后和官家心生不快的图画来了!”

罗崇勋用尖利的嗓音发出警告,也不知这家伙是处处有意针对,还是真猜出了孙山的下一步行动。

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已经来不及了。

“请放心,接下来这张画像可是有趣的很。前几日,微臣去王相公府上拜访,偶遇了他家的一位家仆。那人可真是气度非凡,比王相公府上的管事都多了三分儒雅。微臣回家之后,与内子说了此事。之后内子按照微臣的描述,给这两人分别画了一张像,放在一起正可对比一番。”

孙山一边说着,一边将钱惟演和王管事的画像展示了出来。

“官家请看,这衣着简朴的家仆,是不是比穿戴华丽的管事更显高贵?”

两张画像拿出来,二圣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