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梁太太(143)

作者: 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同样面对陈庭柳的大发善心,陈保的反应就和孙山完全不同了。

“侄女,我知道你是好心,可事情真不能这么办。尤其是在薛大府面前,拿出半成,他敬你;讨价还价之后,拿出一成,他谢你;可你若是主动拿出两成来,呵呵,人家就不再把你当回事了。太过轻易的奉献只会作践自己,让人看低了。当然,侄女心疼慈幼庄里的孩子,想给他们花钱,这没问题!你拿了案戏坊的分成,用你自己的名义,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是整个案戏坊,在薛大府那边,最好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一成拨款。再多,反而不好。”

陈保的这一番话,还难得受到了陈琳的赞同。

要知道,凡是牵扯生意,陈琳向来是不愿插嘴的。

“的确是这么个道理。皇宫里讲尊卑,宫外也一样。只不过宫里的尊卑都是定好了的,而宫外的尊卑,有时候就是自己选的。人心都是用贱皮子包着的,若不是真正的知心人,呵呵,还是有所保留才好啊。”

陈庭柳迟疑了一下,点头受教。对薛奎的答复,最终也就定格在了一成。

生意场上的事情就这么告一段落了,陈保最后确定了新案戏的开发进度之后,也转变了话题,说起了开封府这两日的异常动静。

“从昨天开始,就有衙役拿着一张画像挨家挨户询问,说是缉拿要犯,问见没见过此人。我以为是什么穷凶极恶的江洋大盗呢,结果一看那画,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文士。问他犯了什么事,那衙役也不说,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那画倒是精细得很,跟侄女你画的那些差不多。”

陈保说者无心,可席上的孙山和陈庭柳却惊讶地对视,交换着眼神。

孙山没想到李咨和薛奎的动作这么快,而且毫不遮掩,甚至有些大张旗鼓。

本该是低调仔细地盘查交通要道,驿站码头,现在怎么变成高调地全城搜捕了?这么一搞,甚至都不需要什么人证,不需要什么御史弹劾,夏竦的事情就会直达天听。

这和当初说好的可不一样啊,难道是在薛奎那里,计划又出了什么变动?

因为这个变化,孙山和陈庭柳非常默契地闭上了嘴,没有向陈琳提起关于离京的疑虑。他们想等等看,看事情会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而仅仅过了一天,他们等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早朝之上,王钦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递上了辞章——他竟然主动辞相!

王钦若辞相!这不正是孙山给出的那个建议吗?他居然在此时采纳了!

而更重要的,是来自陈庭柳的那句惊叹:

“……原来历史真的可以改变啊!!”

宰相内情

王钦若为什么会突然辞相?

孙山可不觉得是自己的建议发挥了后劲,让一国首相心甘情愿地放下了手中的权力。定然是薛奎的行动让他不得不主动辞相。

可是为什么呢?

只是在城里搜捕了一下夏竦而已啊!王钦若应该还有许多牌可以打出来,怎么忽然就投子认负了呢?

孙山以为自己只能在猜想和推测中寻找一个可能性,却没想到王府管事再次登门,送来了请柬——王钦若请他过府一叙。

看来这一次,或许可以直接问出个答案了。

再次来到王府门前,孙山也不得不感慨世态炎凉。

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长长的队伍,几乎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要知道,此时的王钦若,依然还是大宋的首相呢。他的辞章,太后当场就驳回了。

因为按照官场上的惯例,宰执这一级别的高官请辞,哪怕上面打算同意,也得先驳回几次,以示尊敬。等辞章上个四五回,大家对这拉来扯去的把戏都看烦了,君上才能勉为其难地收下辞章,把人调到京外去,找个风水宝地做州府官。

当然,也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太后是真的想要挽留王钦若。不过显然,没人在这个可能性上押宝。

王钦若现在名声这么差,太后保他是一回事,却不能把自己的脸面也折进去。朝野上下批评声音那么大,王钦若厚着脸皮赖在相位上,那是他的错;可是他都主动辞相了,太后娘娘来个不准……那可就变成太后的错了。

就算先帝有遗命,太后真的会为了一个奸臣,在她自己的名声上面抹黑吗?

孙山不信,那些往日巴结王钦若的人,应该也没人信。所以王钦若的府邸才会变得这么冷清。

人走茶凉,那是在官场之外。官场中的人反应更快,人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被王府管事带入厅中,见了王钦若,孙山倒是得了一杯热茶。可是那奸相的阴冷表情,却让这杯茶水显得冰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