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梁太太(145)

作者: 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老夫刚才说了,案戏,妖人杀,献画,最后到老夫辞相,这一连串的乱子,都跟你孙山脱不了干系,而且太后也是这么想的!老夫递了辞章之后,太后单独留对,跟老夫说了些体己话。呵呵,太后娘娘对你小子的行事做法很是不满,想在入秋之后把你踢到山沟里去做县令,天南地北地漂泊十年,磨平性子之前是别想再进京!最后还是老夫力劝,说你想法新奇,行事不落窠臼,而且并没有什么坏心思,折腾起来也都是为了公事。这种良材,还是放在身边打磨更好,扔到地方上去反而会更难管束。因为老夫一番话,至少这几年里,你可以留在京城,就算出京任职,应该也不会调得太远。怎么样?你小子是不是该对老夫道一声谢啊?”

孙山无动于衷。

他心乱了。

师父向最痛恨的大奸臣低头了。

自己想着为国除奸,却成了太后的眼中钉。

而王钦若呢……这个他早就认定的大恶人,纯黑的形象好像也透出点光亮来。

并不是因为他在太后面前说了几句好话,而是他见孙山不语,旁若无人地继续滔滔不绝起来:

“行了行了,别在那摆一副正邪不两立的样子。老夫这个奸臣,真有那么罪大恶极吗?我是残害了哪位忠良的性命?还是让我皇宋丧权辱国,失了土地城池?不就是个天书吗!你以为我不去做,先帝就能老老实实地勤政治国?要没有我王钦若顶上去做这个奸臣,大宋就多了一位昏君!明白吗?你们只知道我劝他泰山封禅,恨我劳民伤财。可你们谁知道,他本来是想去蓬莱的!是想去寻海外仙山的!造那些假祥瑞,还不是为了把他留在皇宫里?难道比起伪造祥瑞送入京中,你们更愿意看到天子出游,巡幸各地吗?我为了保他名望,宁可自己背上骂名,我才是忠臣啊!!”

王钦若越说声音越大,最后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

孙山一时不知所措,不知该不该劝阻。

此时从门外闪进一个中年人,样貌和王钦若有些相仿。孙山猜测,应该是王钦若之子。

那人劝了王钦若几句,随即就转过身来,对孙山郑重施礼道:

“在下王从益,家父近日心情有些不佳,让贵客受惊了。不如贵客先行离去,过几天再重新登门可好?”

这当然好了!如此莫名其妙的会谈,孙山正期望能早点结束。

逃也似地离开了王钦若的府邸,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孙山再回过头来向王府张望,心中根本生不出半点成就感。

或许这一次扳倒了王钦若,其意义,就只是一次试验而已。

历史可以被更改,确认了此事之后,陈庭柳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变化。那么孙山的折腾,也一定会持续下去。

王钦若改变了太后的想法,把他们留在京城附近,或许还真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利呢。

可是和想象中的不同,对于未来,孙山忽然产生了一些恐慌。

比如王钦若,在这之前,陈庭柳对他的未来心中有数。可是今日之后,辞了相的王钦若,那个显露出些许疯狂的王钦若,又会做些什么呢?陈庭柳也无法预知了。

不止如此,牵扯到此事当中的钱惟演,夏竦,薛奎,甚至李咨,他们的命运,大概也会或多或少地生出些变化来吧。

对这些变化,他和陈庭柳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孙山在夜色中连连摇头,找不到一个答案。就像王钦若为何会突然辞相,为何一查到夏竦,他就立刻丢盔弃甲……他也没来得及问出个答案。这一趟王府之行,似乎没有按照任何一方的意愿完成啊。

月亮露出了头,孙山也敲打着自己的头,喃喃自语:

“今天这个表现,回去讲出来,一定会被她笑话的吧……”

启程回乡

王钦若的第三封辞章,太后准了。

其实对二次为相的老臣而言,这么快就同意,已经近乎侮辱了。

不过王钦若的恶名摆在那,朝野上下有志一同,都盼着他赶紧滚蛋。这依依不舍的戏码再演下去,也只能让观者反胃而已。

虽然礼仪上没做全,但太后也给了王钦若足够的封赏,不但封了冀国公,还给其子王从益补了一个进士及第。而调令则是出知江宁府,和他复相前的职位一样。那里繁华安泰,气候宜人,下属又都是王钦若的故旧,也算是优待老臣了。

朝中原本两位宰相,去了一位,太后却也无意补足,暂时让王曾独相。两府之中也没有做什么调整,看来是要求稳。

至于真宗皇帝的身后事怎么办……呵呵,反正该有的仪式一样都不会少,只是少了个王钦若而已。刘娥已经尽力去保过王钦若了,就是日后到了九泉之下,在真宗面前也是可以理直气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