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梁太太(195)

作者: 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这是孙山的问题。

赵祯在脑海里反复回味了几遍,仍然觉得不对劲。这前一问和后一问,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是说自己亲政会让大娘娘陷入危险?还是说大娘娘已经在危局之中,只有自己亲政才能保她平安?

赵祯看看孙山,又看看陈庭柳,他开始觉得,需要通过这个游戏来吐露真言的,或许不止是自己。

也好,反正孙山之后,按照规则,就是赵祯的回合了,他可以点人来做真心话……嗯,还有什么大冒险。谁会选大冒险呢?这应该就是个充数的设定吧。

想到这里,赵祯收敛心神,捋顺了言辞,准备回答孙山的问题。

虽然同样涉及到大娘娘,但孙山所问还与朝堂政事有关,这一方面,他的确憋了很多话想说。

“我……不,朕,当然想要早日亲政!”

赵祯又换回了帝王自称,而朕字出口,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便多了几分威严。

“朕当然知道,历朝历代,二十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大多碌碌无为,甚至荒唐短命。唯一有所成就的,大概只有汉武一人。然而汉武十六岁即位,却直到二十二岁,窦太后去世,才真正掌握了政权。自有人说,汉武一生功业,都是靠了窦太后开得好头。若无窦太后主持大局,任汉武少年心气,一味大刀阔斧急功近利,坏了国是,就没有西汉的中兴。”

显然,赵祯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的。这一大段,不过是欲扬先抑的话术罢了。

这个场,孙山还是愿意捧一下的。

“此言大谬!汉武大业,始于任选贤能,唯才是举。而窦太后醉心黄老之言,不但苛待儒士,甚至不惜残害变法良臣,来阻挠国家变革。若没有窦太后,汉武一生功业只会更加耀眼!而且不止汉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十七岁即位,只靠自身才识手段,便能翦除权臣,安定朝堂。究其一生,虽不成霸业,却也开创了盛世,将近三十载的元嘉之治,使得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伪宋之主尚可如此,官家是皇宋帝脉真传,自能胜其百倍!”

孙山这番话里自然带了拍马屁的成分,却不是为了讨好赵祯,而是在激发他的谈性,让他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而这样的策略立刻起到了效果!

赵祯平日在宫里过得束手束脚,不论做什么都有人在一旁指导劝谏。能夸他两句的人,除了身边伺候的内侍宫女,就是新近入宫的几个宠妃了。可是那些人的马屁又肤浅又肉麻,哪能比孙山这种饱学之士吹得好听?

更何况这些言语正打在赵祯心头。自记事起,作为先帝唯一的儿子,他便知道自己将要继承这个伟大的国度。而被立为太子之后,他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这份努力,自然是为了做一个伟大的君王,直追秦皇汉武!宋文帝?兄弟阋墙,三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不过是个功大于过的庸主罢了,赵祯当然自信能比他做得更好!

可是大娘娘也好,她属下的那些臣僚也罢,倒把他看成了亡国被俘,仍然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一般!只知道每每苛责,从未有半句赞许。

如今孙山提起,赵祯倒真想好好说上一说了。

“那是自然!朕自知年幼,要励精图治,少不了向列位臣工讨教,断不会一意孤行,更不会耽于享乐。我皇宋有良法,有贤臣,两府宰执各司其位,只要朝堂上下一心,何愁国是不兴?眼下显露出一些陈年积弊,只需耐下心来思虑改革良方即可。如今四海升平,只要徐图缓进,休养生息,待我大宋国力强盛,定能挥师北上,一雪前耻,收回燕云十六州!朕的年轻不是弱点,而是优势啊!”

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就再难关上。对自己亲政后的计划,赵祯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其中不免有天真幼稚的地方,但总体听下来,仍算得上思虑周全,未来可期。

孙山也算是松一口气,听这一番话,那么至少可以确定,赵祯亲政之后,不会因为年轻而做一个糊涂皇帝。

然而赵祯说了许多,却始终对刘娥避而不谈。待他说得累了,饮茶润喉的时候,孙山适时插嘴问道:

“那么臣的第二个问题呢?官家是否愿保太后娘娘平安?”

赵祯皱起了眉头,从孙山的追问之中,他感到了一丝不安。

“朕的亲政,到底和大娘娘的安危有何关系?”

赵祯的情绪起了波动,这种时候,只有陈庭柳出言劝慰才是最合适的。

“受益别急,先回答问题。下一回合,你就可以问个够了。”

赵祯强压下那阵不安,终于还是做了回答,但与上一问相比,对这一问的回答却是极其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