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248)

作者: 蝶飞絮舞 阅读记录

每次送茶饮和点心时,小巧都看见卧躺在大床上的文岚,身边散落着几本书,正在呼呼大睡。

小巧替小姐收拾好床铺,拉好被单:“哦,可怜的文岚小姐,连出去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回答她的只有文岚沉睡时发出的绵长呼吸声。

实际上,完美掌握了时差的文岚,一拉开如意门,便恢复了在新安市正常的生活。

呼吸着自由的新鲜空气,文岚忍不住在山间田野狂奔乱走,肆意与兄弟姊妹们打打闹闹。

这时,她隐约察觉到为什么后世那些名人和明星们总是容易患上心里疾病了。

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下,人类的一举一动都被人放大了解读,实在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重压。

幸好,所有的新闻,都有一定的期限。

人们的注意,媒体的焦点,很快又被新的事物所吸引。

当楼下的镜头日益减少,当新的抗议活动吸引了大众甬道注意力后,文岚终于有机会开始正式地游览20世纪中叶的米国了。

尽完工具人义务的文岚,穿过了著名的金门大桥,尝过了渔人码头的海鲜,看过了加州州府白宫,渐渐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唐人街。

唐人街(China Town),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的华人移民聚集地所特有的称呼。

旧金山附近的唐人街,是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19世纪末的时候,华人被运来参与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后来更参与金矿的挖掘工作。当时,华人备受歧视,被当时政府视为次等公民,规定华人只能居住在特定区域。华人在当地安家后,便延续了国内的习俗,新建了许多中式建筑,逐渐演变成了大型华人社区。

文岚经过乔装打扮,装成与当地小孩差不多的模样,跟着金毓蓉派过来的向导,走进了旧金山的唐人街。

唐人街,此时居住了数万华裔人士,占据了十余条街道。位于布什大街和格兰特街的交汇处,便是唐人街的入口处。绿瓦的大门,旁边盘踞这几条龙,极具华国特色。

☆、他乡异客

1881年,俄国开始公开反犹,每一次暴力行动后,都把一批新的移民赶出裹紧。

犹太人把米国当做理想中的避难所,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遥远的太平洋彼岸每一暴力,没有歧视,没有眼泪,只有平等的待遇和成功的机会。

可惜,等待他们的却是,层出不穷的反犹言论,和限制性的措施。

于是,初来乍到的犹太人们,只有依靠犹太组织和慈善机构生活,许多人一贫如洗。

但,比他们更惨的是华人移民。

后世称为“华人”,此时,很多地方还称之为“唐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移民的家人,后来的华人社会,除了广东台山人外,其他的人已经不再使用唐人这个古老的名称了。

19世纪,很多华人被“卖猪仔”,听信了谎言,辗转到了米国。

太平洋铁路,加州铁路,诸如此类,都是建立在无数华人的尸骨之上。

之前,文岚参观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学院,“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个头衔是世界汉学学者的最高荣誉,只有寥寥数人曾获得此项殊荣。

而这位丁龙先生,真名马万昌,又名马进隆,是一位从修铁路的苦力华工变成一位倍受尊敬的管家。

“进隆”与“丁龙”在台山话中语音相似,于是,以讹传讹,马先生的真名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1901年,他捐献了毕生积蓄12000美元,促使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汉学系。

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对中国近代文学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有一万多国人到此留学,不乏诸如胡适、陶行知、马寅初、闻一多等后世知名人士。

一个普通的华工,推动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是一个奇迹。

但,深究这奇迹的背后,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悲惨历史。

1875年,年仅18岁的丁龙被卖猪仔,混在密不透气的船舱里,到达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便成了加州修铁路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华工。

后来,因缘际会之下,丁龙变成了若干铁路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卡朋蒂埃先生家众多仆人之一。

卡朋蒂埃先生脾气很差,某日喝醉酒后,打骂责罚所有的仆人,还扬言要把他们统统赶走。

第二天,酒醒后的卡朋蒂埃先生,发现偌大的房子里只有遵从孔孟之道的讲究“信用”、“荣誉”的丁龙留了下来。

丁龙虽然得到了卡朋蒂埃先生的认可,却在那个排华年代里备受歧视。

在那些米国人眼里,居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的那些人,似乎只是抽食鸦片、留着猪尾巴一样辫子的野蛮族群,或者是崇拜魔鬼的未开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