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373)

作者: 蝶飞絮舞 阅读记录

外面一片纷纷扰扰,东方这边风景独好。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铺平道路。

这下,没有提前接到任何通知的菊刀国彻底慌了,担心米国彻底转向华国,菊刀国政府急于与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承诺向华国提供巨额援助。菊刀国的外向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更是直接说出:“菊刀国跟着米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至于现实情况如何,各家自有一杆秤。

对于这些递过来的橄榄枝,华国当然通通接下,继续埋头苦心经营,全力进行基础建设。

这些年,放下政治执念后,大家逐渐发现即便是负债发展,只要资金调配适宜,也一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北高丽这样的纯农业国家,这几年靠着苏联主持的经互助委员会,大力发展工业,即便是苏联指定的相对效益较差的工业,也让国家工业实力蹭蹭地往上直蹿。北高丽不仅跟菊刀国并称“东北亚工业双雄”,国家还富余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还给每家每户分配了房子,诱得大量南朝鲜人翻越边境线、潜逃到北方。这跟二十年后的角色,几乎完全颠倒了过来。

跟着苏联的北高丽,富了;跟着米国走的菊刀国,强了;靠强人铁托以一己之力,带领人们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的南斯拉夫,短短几十年就成了国富民强的“巴尔干之虎”。

经过几年埋头发展后,华国人逐渐发现“要发展,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科学就是生产力”并不是苍白无力的口号。人们的日子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好。

原来觉得吃口饭都是奢侈的人们,换上了新良种、用上化肥后,粮食的产量迅速往上飙升,逐渐摆脱“半糠半饭”的日子开始往实现“温饱”而进发。

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修路热、学习热。

上层领导看问题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在等待更明确的信号,正在等待预测中的高位油价的到来。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

因为米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开始处于不利地位。

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米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会议最终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但,米国不以为然,在1973年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

这一举动,彻底此举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米国禁运石油。

1973年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每月减产5%,对米国及其盟友(包括欧洲、菊刀国等)禁运石油。

石油价格以此从一直以来的低价3美元以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1973年12月下旬猛地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之后一度超过13美元,后又涨到39美元。

此前,米国石油产量已处于衰减之中,无力增加产量,于是油价飞涨,许多加油站汽车排长队。

欧美国家纷纷扑街,其中荷兰因为帮美国运输武器,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直接点名。当时,荷兰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其中2000万吨自己消费,其它用来自己加工,或者做转口贸易赚点外汇。结果石油被禁运,搞得荷兰外汇收入都断了一大截,荷兰整个国家都懵了,街上停满了缺油的汽车。

石油禁运,使欧洲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米国的GDP下降了4.7%。因为缺少燃油,米国人开车的速度提高了许多,交通事故增加,甚至出现了居民出门捡木柴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场危机惊天动地,西欧、菊刀国8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进口来源又主要依靠中东,所受打击远远超过米国。

英国,陷入慢性萧条,开始步入二战后的经济最低谷。政府大楼前后,全是垃圾,很多写字楼纷纷关门大吉。街上行人稀少,因为经济萧条,商业大楼都被中东土豪们买下,街上随处可见阿拉伯语的招牌。

英国经济学家说:“现在整个英国都是大英博物馆了。”

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

1973年11月22日,菊刀国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因为,菊刀国99.8%的石油来自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缺少中东石油整个国家就要停摆了。这一缺油,74年菊刀国的物价上涨了23%,汽油、煤油涨价,电力、食品涨价,所有的物品都陆续涨价。从此以后,日本特别注意跟中东产油国的关系,尽量维持在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