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学霸在秦末(306)

作者: 漫愈 阅读记录

虽然话题沉重而具有煽动性,但周宁的语气很平易,甚至说起了他们被人戏称为“光胡军”的事情,如今“光胡军”真的要和异族胡人作战了,她相信他们必定能击败匈奴,将胡人从周国的领地上驱逐干净。

“从前‘光胡军’只是戏称,但往后必成威名!”

最后一句话落下,周兵们内心激荡而满目热泪,一根根矛戟被有节奏的举起落下,那是周兵的回应,士兵们铿锵有力的和声响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切铺垫到位,就在周宁决定用兵的次日,浩浩荡荡的周军开拔出城了,用兵之疾,出兵之快,远远出乎匈奴的意料。

但短暂的诧异后,匈奴也并不慌张,哪怕周军此次进攻的兵力远超他们留守九原的兵力,就像上郡的旧臣习惯性惧怕匈奴一样,匈奴将领对中原人的轻视也是根深蒂固。

这是匈奴人的自信和骄傲,匈奴人生在马背上,长在马背上,在马背上作战就是他们的天下,不客气的说,他觉得他们的勇士一个能打十个中原软蛋。

所以这位匈奴将领再得到周军出城的消息后,便一边安排士卒去向单于报信寻求增援,一边下令调动九原郡的另一县临河县的军队过来,而后便大开城门等着周军过来正面迎敌。

匈奴人本身就缺乏守城的经验,更喜欢在开阔的地带拼杀冲刺,他虽然放弃了城坚,但选择了一个己方军队更擅长的作战方式也算不得错误。

在临河县的军队已经全部调到了九原县后,甚至匈奴将领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周军才终于到达了九原城外,匈奴将领不屑嗤笑道:“我家九岁小儿的骑术也要胜过这些个中原丈夫。”

两军交锋,战鼓擂响,匈奴的前锋军如离弦之箭般猛烈冲出,而周军的前锋军却向两边散去,位于中军的匈奴将领见此更是不屑而骄傲起来,但下一刻,“那是什么?!”

匈奴将领的眼珠差点没瞪出眼眶,只见周军的前锋军散开后,露出了其后的重甲骑兵,其战马骑兵全部身披铠甲,直面匈奴前锋军的进攻,丝毫没有畏惧退缩之意。

他们当然不畏惧不退缩,连人带马,他们是全副武装啊,两军对战,只有他们打人的,没有别人打他们的,这样的防御力,他们怎么会怕,为什么要躲,只恨不得匈奴再冲击得快一点才好。

因为正是这样极强的防御力,所以他们牺牲了机动性,也因此他们此次明明是急行军,最后却成了匈奴将领眼里的姗姗来迟。

原本匈奴骑兵看到这样奇怪的装备,就心生迟疑,无论是谁,面对只能挨打无法进攻的局面,总是会有些怯战的,形势久违的出现了一片倒的情况。

但到底是作为将领的,短暂的慌张后,匈奴将领发现了重甲骑兵的不足,“铠甲太重,人和马都撑不了多久,中军压上,拖死他们。”

于是匈奴的精锐中军压上,他们将他们优越的骑术发挥到了极致,一边策马前进一边拉弓射箭,确实如匈奴将领所想,过多的负重不仅牺牲了骑兵的机动性,更是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耐久性,重甲骑兵重创了匈奴前锋后开始回撤。

终于是两军的轻骑兵精锐开始正面交锋,如此作战是匈奴的绝对主场。

先说马,匈奴有大草原,他们骑马打猎、牧羊、作战,他们的马匹是最精良优秀的,而中原的马正如中原的人一样,圈养出来的温顺品种。

再说骑兵,中原骑兵能稳稳的坐在行进的马背上已是不易,最多一手控制缰绳,一手持矛戟,并不能发挥全身的力气,而匈奴的骑兵是能够仅凭双腿的力道控制马匹的,他们能发挥整个上半身的力量。

匈奴将领的脸上扯出一个得意而残忍的笑容,然而下一刻,匈奴将领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而不敢置信的事情,双目圆瞪,目眦欲裂,周国的骑兵居然站起来了!

他们不仅能解放双手,还能将全身的力气用上,给与匈奴重击,骤然失去己方优势,匈奴骑兵阵脚大乱。

但这只是外困,他们还有内患,那些平日里乖顺得像绵羊一样的九原百姓疯了,他们拿着锄头木棍就要和匈奴骑兵拼命,甚至不要命的冲向了临河县,占领了防守空虚的临河,借着木箭石块火油这些粗糙用具,就想把冒顿增派的援军阻隔在外。

与其说他们是靠着城墙在和匈奴对抗,不如说他们是用血肉之躯抵挡匈奴,为九原之战争取胜利,因为临河城外倒下的百姓尸体,几乎垒高到死死挡住了城门,真正是血肉筑城。

这一战打了三天三夜,极其惨烈,但又极其传奇,惨烈在于九原郡百姓死伤惨重,传奇在于这一场战斗竟然没能逃掉一个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