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衣泪(368)+番外

正如邱白所说,整个海湾四周的山坡都被敌人设置了屏障,铁刺网缠在粗壮的木桩之上,每隔三步扎一根木桩,一直围绕海湾一周。这些铁刺网都有三个人叠在一起高,爬是爬不上去的,一蹭到就是鲜血淋漓。若想要破开铁刺网,就得用上铁钳子等工具。但这铁刺网底下还修了一条平行的栈道,有人在此来回巡逻,只要你胆敢在铁刺网前多驻足一刻,被发现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三人不敢在铁刺网前多逗留,邱白领着二人,借着山林繁枝密叶的掩护,一路向东面延伸出的海岬头上行去。现下他们脚下所踏的山峦名唤外蒲山,本身就是突出海面的一处海岬。外蒲山最外侧靠海的尖头之上,建造着一个木造的了望台,铁刺网下的木栈道就可直通这个了望台,三人只能够站在了望台下方的视线死角处,被挡在铁刺网外,不敢露头太多。

而在海岬的北部,抱拢海湾的另一头臂弯则是一长片嶙峋的海礁,礁山下堆积着些许薄沙,那里被称作“东沙爿”,海浪不断拍击这礁山的外侧,留下了不少海砂堆积。那里比外蒲山更缺乏植被,礁山最高处同样矗立着一座木质的了望台,与孟旷等人身处这一侧的了望台南北遥相呼应,将下方海湾一览无遗。

孟旷站在了望台下的视线死角处,目光穿透层层林木的遮蔽,向远处东沙爿顶尖的了望台望去,她目测这两处了望台之间的间距大约有百丈远。而下方的海湾入海口是一条狭长的水道,水面宽度不超三十丈,若是郑和时期的大宝船,勉强能容下三艘并行,但考虑到水下暗礁和吃水水深,两艘并行恐怕就是极限了。水师军船相比大宝船体型要小不少,若是水深够深,三艘并行编成舰队,灵活出入不成问题。

他们所处的角度看不大清楚下方海湾的情况,位置还不够高,又被太多的树木枝叶遮挡了。孟旷想要知道海湾里停靠了多少船,以此来判断敌人的规模。但就目前她所获得的信息来看,敌人的规模至少不少于百人,可能会更多。毕竟要建造和维护这么一大片海湾的防御工事,在每一个警戒点布置人手,百人已经是最低的限度了。

“不好办啊,看来敌人规模不小。”郭大友蹙眉凝眸,望着远处的东沙爿,做出了和孟旷一样的判断。

孟旷打着手势,问道:这里的防御工事,都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吗?还是说以前就有。

郭大友看懂后,转而询问了邱白,邱白回答道:

“我找附近的渔民打听了一下,有一部分是过去就有的,是戚家军时代的遗留。比如这里的了望塔,还有木栈道,但是那些铁刺网和木桩从前是没有的。”

孟旷指了指就在眼前高耸矗立的了望塔,意思是自己要爬上去,借登高而望远。邱白惊了一下,道:

“十三爷,你爬上去会被发现的。那了望塔上本来就有人,远处的了望塔上的人也会看见你。还有那些在木栈道上巡逻的人,一眼就见着你了。”

孟旷摇了摇头,又指了指天空。邱白和郭大友顿时懂了她的意思,她是要等飚风来临,天降大雨,阻隔了视线,她再登高刺探。眼下他们也不能轻举妄动,只能找隐蔽的地方等待时机来临。

时间已近傍晚时分,午间吃的饭食早就因为爬了一大段山路而消失不见。天色愈发黑了,饥肠辘辘地三人从包袱中取出干粮,一面吃着,一面开始研究一幅邱白带来的海舆图。这份海舆图表明了九龙山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哪里有暗礁、哪里有穴洞都一清二楚。得到这份海舆图很不容易,邱白是专门找到了一位隐居在平湖的奇人,才得到了这幅图。这位奇人是个举人,出生海滨,喜爱大海。科考屡次落地,他便不再试图进入官场,而是开始潜心研究浙江沿海的水文地理,着书立说,研究范围甚至扩大到了福建沿海。他的研究后来被浙江巡抚看重,引为官方舆图的一部分,他本人也在嘉兴府挂职,是浙兵的军事参谋。

孟旷研究舆图,眼尖的她忽然发现图上标注出了一个礁山侵蚀形成的洞穴,涨潮时消失,落潮时便会出现。这洞穴就在东沙爿那一侧,似乎是可以直通海湾内部的。

她指了指这个洞穴,打着手势表示这里应当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你要潜水进去?”郭大友有些惊讶,他和孟旷都是北方人,虽然都会泅水,但潜水与泅水也不是一回事,那洞穴中的情况不明,潜入进去若是没个头,又没办法浮上来呼吸,不是要淹死在下面?这太危险了。

孟旷却无所畏惧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