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七零做知青(290)

苏青玉提出要建厂房,队里没人反对。

还积极的出谋划策帮着选厂房。如果真的建厂房了,那肯定是需要利于交通运输的位置的,肯定不可能是在队里了。

大家积极的帮着出主意。

苏家屯忙着给榨油厂选址的时候,海城农业局也收到了苏青玉他们寄过来的试验田的报告。

因为其他试验田一直没完成工作,所以他们也一直没看。

这次所有报告齐全了,他们才进行最后的数据比较。

试验田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这次的新品种是成功的。亩产都大大增加了。

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一亩地增产几十斤,华国这么多的土地,那增加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

领导们很高兴。唯一担心的就是到了农民的田地里之后,不知道会减产多少。

他们清楚,农民同志的田地里肯定没他们照料的精细的。

好在他们又从里面发现了苏家屯的报告。

本来他们也不当回事,毕竟农民的土地能记录啥,农民同志识字的都不多呢,能写什么报告,结果就这么随手一翻,就愣住了。

一个农业局农业研究专项组负责人道,“这没搞错,农民同志寄过来的?”

“就是一个叫做苏家屯寄过来的。还是吴主任上次安排的呢。”

吴主任是种植业管理科的。他也有权利分配种子的事儿。

上次因为这事情,两个部门之间还闹了点小别扭。觉得吴主任瞎安排。

这一看,不得了啊。

这苏家屯的同志做的记录,比他们试验田的实验员记录的都仔细。一条条专业术语,写的和农业专家一样的。

“农民同志,有这个水平?”华国农民同志要有这个水平,那他们坐在这里的不都失业了?

他仔细看了看,确实就是苏家屯寄过来的。

几人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试验田的报告,最后看到了亩产的结果。

试验田是一百三十公斤,苏家屯和试验相差不大啊。

这可不得了。

按照这报告里写的,这田还不是肥田,而是刚开荒的。

这种开荒的土地可都是不够肥的,能够有这个产量,那可真是不容易啊,而且上面记录的种植的方式,和他们还不一样呢。

“有水平啊,有水平。这个试验田安排的好。更贴合实际。老吴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儿了。”

为了这事儿,农业研究专项组的负责人,还去找了种植科的吴主任道歉,说之前误会了。

吴主任一听事情结果,顿时哈哈笑了起来,“我就说嘛,我办事向来都是认真的,怎么可能出错呢。”

“这个试验田还是可以继续的,我看,今年的新品种,可以再让他们试着种植。”

吴主任笑道,“可以,到时候给他们安排送过去。好像他们县城有车到海城来,上次也是这么安排的。”

等人一走,吴主任就去找苏少华了,准备给他报个喜,让他也高兴高兴。

结果这刚到办公室呢,就看到苏少华神色匆匆的从办公室出来了。

吴主任问道,“苏主任,你这是干什么呀?”

苏少华神色慌张,说了句家里有事儿,就赶紧走了。

吴主任顿时一脸莫名其妙。

一直到第二天,农业局才知道苏少华是干啥出事了。

因为当天晚上,海城广播里就有消息传出来了,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

第103章

这个集团被粉碎的消息不是一下子传出来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慢慢的传的。

作为在这个事情里面受到影响的苏家人,自然也很早从苏少华的媳妇这边知道了消息。

因为苏少华的老丈人,海城革委会的一员已经被带走了。

苏少华的爱人崔欣立马就找家公苏军强来帮忙了。

苏军强好歹是武装部的,加上苏军强的父亲当初也在部队待过,所以在部队里面也有人脉。总能够帮忙的。

但是苏军强看的比她远。这不是帮不帮忙的事儿,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后勤主任能够管的事情。

这会儿能撇开关系就算不错了。

就怕像当初革委会做的那事儿一样,亲戚朋友都得受到影响,那就完蛋了。

所以苏军强赶紧把儿子找回来商量这事儿,尽量和崔家保持距离,不要走太近了。这不是什么仗义不仗义的事情了,是仗义也没用。

到时候一家子都给搭进去了。

崔欣是崔家的独女,家里出事了,婆家一点忙都不帮着,还要保持距离,顿时不乐意了,也在家里和苏少华吵起来。

为了这事儿闹的家里闹哄哄的。

苏军强看着家里这样,都烦死了。想着自己养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还没成才,大儿子好不容易成家立业了,又出这事儿,他也感觉身心俱疲了。现在他也不指望靠亲家家里怎么样了,只想这事儿晚点报出来,他能有个时间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