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七零做知青(445)

苏家屯自己的年轻人有三十个人参加了高考,拿到通知书的就更少了,就五个。

苏青玉还担心中间出什么问题,还特意去县里高考办打听了情况。

高考办公室表示中专还没发通知书,所以这些人的情况还不清楚。

因为如果愿意调配到中等院校的,可能会得到通知书。如果不愿意的,可能也就是志愿填错了,分数没达到志愿标准。

至于考了多少分,高考办也是不知道的。

今年省里忙着招生,各项工作太忙,分数都没发到县里来。

也就各个学校知道。

所以学生们考了多少分,他们也是不知道的。

不过苏青玉提供的这些人的名字,她们也帮着一一对过了,确实还没有录取信息,不存在漏掉的。

苏青玉这才放心了。

回来就和大家说了这消息,让大家还是先复习做好两手准备。

好几个知青直接就表示要继续复习,参加几个月之后的第二次考试,有了经验,这次他们肯定能够考出个好成绩,也知道怎么填报志愿了。

至于调配中等院校,他们不想。还是想去自己心仪的学校。

苏青玉道,“也好,你们还是能去教室学习,复习资料有什么不懂的,需要帮忙的,就来找其他人问。记住咱们的宗旨。”

我辈之人绝不言弃,不要慌。知青们笑着捏了把拳头。比了个加油的姿势。

丝毫没有高考落榜之后的那种颓废的心思。

苏青玉也通过广播通知了其他的年轻人,让大家继续为几个月之后的高考做好准备。不要松懈。需要资料的可以找那些考上的同学借一借。互相帮助。

队里一些年轻人放弃了高考,选择好好的在单位里工作。有些年轻人则准备再次做好准备。虽然队里考上的人少,但是还有五个考上了呢,苏卫华可是土生土长的苏家屯人,也考上了首都的大学。

这说明他们农村人没啥比不上城里人的,这是念书的机会少了,底子薄了,脑子还是一样的。再多学学,还是有可能的。

一时间,苏家屯互相串门借资料的事儿倒是搞的热热闹闹的。

苏卫华和李聪干脆组织其他靠的不错的学生,一起又搞个春节补课班,在离开苏家屯之前,再给苏家屯做最后的贡献。

一听是未来的准大学生讲课,来上课的人还不少。甭管考不考试的,都来了。

其他大队听到动静,还酸溜溜到嘀咕着,“都考上那么多了,还要补课,这是巴不得所有人都考上啊。苏家屯心挺大。”

“可不是吗,也奇了怪了,他们那边的知青咋都那么厉害,考上那么多。”

一下子就几十个啊。

连苏家屯都考上了五个呢。

别看五个少,好些生产大队本地年轻人,一个都没考上。

孙书记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县里目前考上大学的名单。

因为上次苏青玉来闹了一次,后面他对宁安县的高考工作就更加重视了。生怕出篓子,出现无可挽回的事情。

所以高考成绩一出来,他就在关注呢。

今年的高考成绩,县里可真是不错。

光是全国重点大学,整个宁安县就出了十八位。

宁安县就八个公社。人还真不算多。但是能考上十八位,那可真是不容易了。

连昨天去开会,地委书记都在夸他们地方不大,人才挺多。

除此之外,考上其他大学的人数也算少。

虽然和其他大县比起来,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说,这个成绩还是好看的。

特别是苏家屯那一溜的数字,可让他看的想拍桌子了。

考的太好了。

七十多人参考,最后考上了二十六个,这相当于是三分之一的比例啊。而全国录取比例是多少来着?这会儿还没算出来。但是就那么点学校,绝对不可能录取三分之一的人。

但是听说这次可是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啊。这是多大的数字。几百万人参加高考,苏家屯就考上了二十多个。

这份成绩太亮眼了。

而且其中五个都是考上了全国范围都很好的学校。

这对于贫瘠而落后的宁安县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

虽然都是知青,可这知青都是在宁安县插队的,复习也是在这里复习的。他们的成绩,也是属于宁安县啊。

孙书记高兴极了,甚至于激动,为自己县里出来人才而高兴。

“苏家屯……嗯,没想到这个小苏不止会搞发展,连教育都搞的这么好啊。难得的是她工作做得好,自己也能学得好,也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

要不是人家要去念大学了,他可真想调县里来。不过也好,这样的人才,以后去更重要的岗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