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七零做知青(521)

苏青玉说的这些思路,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苏青玉道,“当然,我们是学生,可不是做生意的,所以我们这不是交易,而是拉赞助。他们支持我们搞活动,我们也回报他们。一个投桃,一个报李。”

听到这话,其他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咱学生会做事儿,那也要做的好听点,咱可不是资本家。

高前进道,“这么说来,这部门还是很有用啊。真要是能弄到钱,那我们以后举办活动经费就足了。”

苏青玉道,“对以后咱要钱的地方很多。这个部门很有必要。”

其他人都举手赞成。至于其他部门就更没意见了。等拉了钱回来之后,得有财务部门管账。学术部门按着苏主席的介绍,就是高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活动,这也是很重要的。

事儿办好之后,大家都在申请书上签字。

周一上完课,苏青玉就把申请书送给负责管理学生会的老师了。

一连等了两天,老师也没回复。

苏青玉琢磨着再等一天,再去找老师问情况。

不过这两天,她没等到申请通过,倒是陆续的收到了几封信。有朱琳的,也有李芳两口子的,还有其他一些知青的,都是苏家屯考出来的学生们。

苏青玉一封一封的认真看完了,都是因为看到她那篇文章,有感而发的写的。

大家都说让她放心,从苏家屯出来的他们,都已经参与过国家建设,虽然只是干的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看着苏家屯从无到有的过程,让他们有很深刻的感悟。

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祖国,眼看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这种感觉肯定会更美好。

所以他们以后都是准备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而且念了大学之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也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标。

特别是李芳两口子,他们两今年也考上大学了,在张宇的老家念的大学,孩子有张宇妈妈带着。

李芳在信中提到,她和张宇都决定了,以后还是准备继续当老师,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苏家屯的经历让他们也发现,一个地方的教育真的很重要。苏家屯以前全都是文盲,思想也很陈旧,和他们这些知青根本没有办法交流,经常有矛盾。但是有了学校之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所改变了,这让他们两口子觉得,国家的教育事业很重要,越落后,也要发展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状态。

看着这些信里的内容,苏青玉擦了擦有些发热的眼睛。

最后看的是朱琳的信。

“姐,我太感动了,我也保证留在国内工作,虽然我也出不去,但是这不妨碍我表示我的决心。姐,你知道吗,我和我们同学说起你是我姐,是我领导,她们可羡慕了,只是有点疑惑,为什么我和你一点都不像,说我看着没多大本事……”

苏青玉笑了。

“我也就是考试的时候考的不那么优秀,可我都及格了啊,我可没挂科。这些人可真是过分。最过分的就是张明,你知道吗,他看完报纸之后,竟然特地辗转的打了电话到学校找到我,说他以后肯定不会出国的,肯定会留在国内的,然后让我以后一定要出国。说我如果去给外国人当老师,一定会给他们拖后腿,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给我国发展争取有利时间。”

苏青玉:“……”这张明以后是注孤身了。

没那意思的时候吧,还挺会装,挺会勾搭人小姑娘的,现在真有那个意思了,反而还做出往外推的事儿。

最后朱琳反复强调,自己一定不会出国,不止不会出国,还会学好专业知识,当个优秀的老师,绝对不给国家拖后腿。绝对不让人小瞧了。

苏青玉笑着给他们一一回了信,光是回信就用了两天时间。也写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她在信里也和大家说了,大家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就和当初在苏家屯一样,从无到有的建设,后面苏家屯发展起来了,也给他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待遇,也得到了苏家屯社员们的尊重。这就是回报。而现在换了国家这个大平台,只要大家好好干,做出成绩来,未来也必定不会差。也说了一些目前首都各项政策的变化,觉得未来国家政策会越来越好。初升的太阳总会有当空照的时候。

写完信,装好信封,苏青玉心情越发的明朗。也不在为未来的所谓的出国热潮,人才流失而担心。

因为在华国还有这么一批努力投身建设的年轻人。

想想未来能够发展的这么快,也是因为留在国内的人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