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七零做知青(901)

等那位知青同志从海城赶来清水的时候,看到清水这小镇之后,立马觉得自己来对了。

“这里果然适合创作。”

他也没让苏青玉操心,自己找了个旅馆就住了下来,然后潜心创作。

倒是张明知道他来了,还特地从好山过来找他喝酒聚聚。

张明没来过清水,但是他路过清水,所以知道这里和以前不一样。

听到这知青说起这清水历史传说的时候,他就懵了。“你真信?”

“为什么不信?这里人都这么说。苏区长也是这么说的。”

张明很想说,就因为是苏区长说的,所以他才怀疑啊。

但他不敢说,怕这同志和他闹。

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这知青没听他话里的意思,自顾自道,“我来这里之后也走访了一些位置,老人孩子都这么说。虽然有些差距,但是具体的都差不多,大同小异。可见不是空穴来风,是确有其事。我要在这里写一个以酿酒为主题的小镇风云,我都有想法了。这次我千里迢迢赶过来,果然没有错。咱还是和以前一样啊,跟着苏区长,不会吃亏。”

张明看了他一眼,自投罗网说的就是这人了。

这些事儿苏青玉都时间管。因为江书记终于带着钱,意气风发的从省城回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公路规划局的同志。

这可是全区的大事儿,连市里赵市长都安排人来了。因为路建成之后,市里甚至还可以通过这条路前往省城。

多了一条路,也就多了一个运输渠道,这绝对是利于当地发展的好事儿。

苏青玉虽然已经对着地图研究过很多次路线了,但是因为有省城加入,很多工作就更方便了,比如原本不好征的土地,这会儿就好了。这样一来,路线又可以缩减。

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会儿只需要五十分钟了。

虽然只是缩短十分钟,但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看着新规划的路线,苏青玉满脸笑容,“这路怎么修,当然是听你们的了。我们只负责砸锅卖铁出钱。”

这话听规划局的同志牙疼。

第369章

花岗区已经动工修一条通往省城的公路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

这事儿还上了省城报纸。

省里的意思是,通过这个来鼓励其他地区自力更生,自己寻找发展的道路。

做好了,上面也是有奖励的。

这路对于花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以前大家都不出门,对于路好不好都无所谓。现在几个镇都在搞建设,老百姓们见识也越发的多了起来,知道这路修好之后,以后对这边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而且省里支持修路就更不一样了,这说明省里也相信他们会致富,会过上好日子。说明省里也觉得花岗是个好地方,不再是以前那穷窝窝了。

这给正在忙于建设中的花岗人民带来了一股斗志和希望。

建设这种事儿一旦做起来速度也是很快的。花岗区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儿。

每天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的。

对于这种变化感触最大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了。

渐渐的发现来花岗的人越来越多了,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因为建设发展需求,苏青玉也和江书记,还有几个副区长一起合计,把四个镇的干部也进行了调整。

花岗这边,王镇长成了镇书记,何穷因为大棚菜的成绩,成为了镇长。

苏青玉把之前张家村的张青树给提上来当了负责农业的副镇长了。

何穷高高兴兴的来给苏青玉这个区长汇报工作。

他还不满三十的年纪,能够当上镇长,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他觉得也要感谢自己这位老领导。

这就是带着他走上这条宽广大道的伯乐。

特别是他叔也透露出消息来了,今年换届,赵市长要升上去了,因为云城农业上做出来的成绩,何副市长有望上来。

所以苏青玉对于老何家而言,也算是贵人了。

他笑的开心,苏青玉可没客气,给他泼凉水。

“你能升上来,一方面是你做得好,另外一方面,也是觉得你年轻,思想上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

何穷连忙谦虚了几句。

苏青玉道,“正因为这样,我对你的期望还是很高的。花岗区政府建立在花岗镇上面,我对花岗镇的要求就是,未来这里是整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中心。现在四个镇之间的路也修了,我希望你能够尽快的将四个镇之间的距离缩短。还知道云城城区的几个区吗?”

何穷麻溜的点头,然后眼睛瞪大,“您说是按着城区规模那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