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皮蛊精之你死我活(36)

作者: 由几子 阅读记录

李崇礼虽然在八股上平平,却极精于算法,且又喜游山玩水,虽做了几年官,但不善钻营,且手上又散漫,并没有积攒下多少银两。好在李家多年的家底仍在,本钱还出得起,于是李崇礼就做起了买卖。没想到他官场上一败涂地,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人豪爽,喜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再加上以前官场的人脉,没几年功夫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户,到后来居然开始为宫里置办御用的东西,富就不用说了,势也比他早年当官时强了不知多少倍。那李崇礼时常感叹“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李崇礼虽然富可敌国,生活却并不奢靡,只娶了一房夫人,并无三房四妾。那李夫人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只可惜生下了两男一女,两个早夭,只有李九源一个儿子成年。李崇礼对儿子李九源并无要求,凡事随儿子性情,喜读书就去考功名,若不喜读书,就继承家里的买卖,可出人意料的是,那李九源在读书和买卖上都只平平,却对武功情有独钟。李崇礼在李九源幼时为他请了一名武功教习,原来只是想增强体质,却没曾想儿子对武功着了迷,每天练得不亦乐乎,最后居然练成了个武举人。彼时的主考官是左都大将军梁余,非常喜欢李九源,立即收入帐下,做了一名校尉。

李崇礼虽然为人开明,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出身书香世家,只想过儿子做官或经商,万没想过儿子会成为一名武将。身为武官,战时难免和敌方兵戎相见,伤亡有时在所难免,李崇礼不愿意儿子入武行,但反过来一想,当官也有遭弹劾贬谪,也会掉脑袋,就算是做买卖,也有亏得身无分文,甚至被人谋财害命,所以命由天定,又何须必自烦,也就由儿子去了。

李九源人聪明,又肯吃苦,作战有勇有谋,入伍第三年就升为副将,那一年他刚刚十八岁。李崇礼的买卖也越做越大,不光为宫里,借着李九源的关系也开始为军中采买物资,李家顺风顺水,却不知危机暗伏。

大将军梁余屡建奇功,在朝中威望极高,被皇上封为定北王,赏金银财宝无数。但梁余并不满足于此,在盈贤十三年,借去往西北平定番夷入侵之机,据守重镇,称帝谋反。

当时李九源带兵在距梁余一百余里的樊城驻扎,对谋反之事事先并不知情,直到病变当日,才接快马传来的梁余手令。李九源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于忠于孝都不应参与,但念及梁余对他的栽培,未带一兵一卒,连夜逃离了樊城。

李九源回到京城,盈贤皇帝生性多疑,对李九源的归来半信半疑。既然无意谋反,又是樊城的统帅,理应代领官兵一同返回京城,但李九源却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逃回来。尽管李九源辩解说

自己周围有很多梁余的亲信,如带兵出走,反会被擒,盈贤帝还是对此无法释怀,将李九源软禁起来,严加训问,直到快一年以后,才将李九源放了出来,但革去官职,贬为庶民。

李九源回到家里,真是物非人也非,老父李崇礼因年岁已高,经不住打击,突发中风,虽然没要了性命,且经家人细心呵护,恢复得不错,可脑力体力均大不如从前,简直判若两人。因为久源的事,宫里的买办和军需物资采购这两个大宗买卖也都没了,伙计们走的走散的散,府里只剩了几家多年的老仆人,且为了久源,李家举全家之力上下打点,疏通,积蓄去了大半。李家虽然吃穿不愁,但已经元气大伤。

李九源退掉了在京城租住的大宅院,携父母家人回到中州。中州是李崇礼发迹的地方,人脉颇广,还有许多老客户、老主顾。官是当不成了,父亲又无力经营,李九源决定担起家庭的重担,接手父亲的买卖。

李久源已到了娶妻的年纪。李崇礼当然没忘了当初和好友文老爷结下的亲事,但因为文老爷夫妇已离世多年,和文家并无多少来往,只是偶尔从同是好友的应夫人和庄老爷那里听到一些玉篆的只言片语。原打算等玉篆年满十六后前去提亲的,可谁料出了兵变之事,李九源被拘,生意也一落千丈,这时去提亲,恐怕碰一鼻子灰,自讨没趣,于是就搁置下来了,连玉篆祖母去世也以路远,身体不适为由,只发了个吊函,并未亲自去吊唁。直到应夫人来访,讲了玉篆的现状,李崇礼和夫人还有李九源商量之后,才决定等过了玉篆祖母的周年就去提亲,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第34章 洞房

玉篆醒来的时候,有好一会儿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哪里,她的眼前红彤彤的一片,好像掉进了火堆里,她眯着眼等眼睛适应了屋里的光线,才慢慢把眼睛睁开。她看清了头顶红色的帐子,想起了昨晚的拜堂成亲,那自己现在一定是在洞房里了,想到洞房,玉篆感到旁边好像有人,她瞄了一眼,只见一个又高又宽的后背一堵墙一样立在旁边,吓得忙扭过头,身体下意识地朝里挪了挪,心砰砰地跳。她听到那个人的呼吸,舒缓而流畅,她又用眼角瞟了一下,那座小山一样的后背随着呼吸有节奏地起伏,这一定是她的夫君李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