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但为君故(23)

作者: 崔九堂前 阅读记录

时澜很坚定的对父亲说:“我决定了,不后悔。”

于是父亲没再多说什么,几个月后,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县城,时学谦出生了。

还是因为世俗压力的原因,在时学谦不满一岁的时候,时家便举家迁到了岩台市,时家的人口并不多,老一辈的老人早就纷纷去世了,所以满打满算只有四个,时父、时母、时澜,再加上一个刚出世的时学谦,搬家并不困难。

岩台市是大城市,时家人生地不熟,反倒成了一种优势,没有人会过多追问时澜为什么成了单亲妈妈,在大多数人的猜想中,或许是孩子的父亲早早去世了也未可知,这样一来,对她们的接受度就多了。

时家用积蓄在岩台市买了个小房子,时澜凭借自己著名高校毕业生的学历,顺利在距家不远的一所高级中学找到了一份语文教师的工作。当时她的很多同事都很奇怪,凭借时澜的学习成绩以及毕业的学校来看,在京华大学留校任教完全没有问题,再不济,在首都人文社科院某个差事也是顺顺当当的事,为什么跑回岩台市来当语文老师啊。

对于这些疑问,时澜只是笑笑,解释说是想回家乡陪陪父母,首都工作压力太大,不想待。

于是时学谦就在母亲和外祖父母的精心养育下,健康的长大,由于是单亲家庭的原因,时学谦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理性和自律,她也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父亲这回事,在她看来,外祖父母和妈妈已经给了她最好的,没有父亲她照样活得挺好。

可是,上天似乎并没有想要放过这一家人的意思,更没有想要放过这个性格随和隐忍的孩子的意思。

在时学谦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外祖母因心脏病去世。十五岁的时候,外祖父也因结肠癌撒手人寰。

她从此只能和母亲时澜相依为命,然而仅仅一年之后,母亲时澜某天突然晕倒在讲台上,一张医院诊断书无情的甩在她眼前,为她幼小的灵魂又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已经是晚期了,只能不断化疗来维持生命。”

医生的话像魔音一般时时缠绕在她耳畔。

经过半年的化疗和药物控制,时澜的病情被暂时遏制住,但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想要继续治疗,只能卖房子。

面对这种情况,时澜的选择是放弃治疗,她不能把所有的积蓄都耗光,让还是未成年人的时学谦一无所有的孤独的活在世上。

但时学谦坚决不同意,在孩子的心里,哪怕能让自己的母亲多活一天,她都愿意付出所有。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当时还不到十七岁的时学谦认真的对母亲说了三句话:“妈,如果不治了,那么我以后就算活着,也是在愧疚中活一辈子。妈,如果你也离我而去,那我就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妈,我要妈妈,不要钱。”

就是这三句话,以及孩子那恳切的目光,让时澜答应了她。

如今又是半年多过去,经过无数次的化疗,时澜仍然活着,医院里的医生都在私下里谈论,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坚强的病人,当然,还有那个坚强的孩子。

时学谦把剥好的橘子递给母亲,起身收拾吃完的餐盒,过一阵护士又来叫,时学谦道:“妈你先眯一会儿,我去找医生会诊,看看这一段时间情况怎么样。”

时澜靠在枕上,摸摸女儿的头顶,“好,去吧。”

第9章 有人会来的

推开312室的门,医生还没有到,时学谦先坐在凳子上等。她攥了攥拳,手心里已冒出了一层汗,每次来会诊,她都会像这样紧张的冒汗,因为她不知道,接下来医生告诉她的情况是会更好还是更坏。

等了一会儿,一个白大褂男医生也推门进来,时学谦站起来,走上两步问好:“刘医生好。”

那位刘医生见到这么一个还穿着中学校服的女孩儿来参加会诊,似是有些惊讶,“你是72床家属?”

时学谦点点头,“是。”

之前王医生告诉他为72床做会诊,但只交代清楚了患者病情,并没有告诉他患者家庭情况,所以刘医生当然很惊讶于怎么来了个未成年人。

刘医生又拿病例看看,问道:“你家里人呢?还是叫大人来比较好。”

旁边的护士替她解释道:“刘医生,没错,就是这个小姑娘,每次都是她来听她妈妈的会诊。”

刘医生问道:“你父亲呢?叫上他。”

时学谦道:“我没有父亲。家属就我一个。”

对于这个问题,她从小到大已经听过无数遍了,因而回答的也很流畅坦然,并没有什么其他情绪。

刘医生愣了愣,看着这个小姑娘,意识到自己好像说了不该说的,“行,行。”点点头,坐下了,又对随行护士道:“你去把显影灯拿来一个,这个屋子里的不好用,我之前用过一次,哎呦,片子都照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