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但为君故(279)

作者: 崔九堂前 阅读记录

驾驶员开车带他们在市场边兜风,老远就听见斧头砍肉的急促声响,一排排羊皮毛毯被挂起来整张贩卖,烟雾缭绕的馕坑里烤出新鲜出炉的芝麻馕。

看着来来往往充满烟火气和野性感的农贸市场,时学谦和陈三省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暂时脱离了基地那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

等车开到没什么人的郊外,便出现油画般美丽的大草地,时学谦降下车窗,闻着青草的香气,“这两年沙化严重起来了,西北不是有专门的治沙工程么,怎么不来这治治,不然再过几年这里就没人啦。”

陈三省瞧她一眼,“没人了,岂不是更好了?”

“啊?”时学谦没反应过来。

驾驶员打着方向盘说:“我在这当兵时间长,老早就听说,北边有一处巴伊木扎草原这两年治理得非常好,水源也充足,这里的人都想着干脆搬去那边呢,至于为什么偏偏不治理这一片,我就不知道了……唉陈研究员、时研究员,你们要不要在这转转?”

出来就是为了放松一下的,时学谦不想再动脑筋想别的,停下车子,她只想下车走走,于是笑道:“透透风也好。”

两个人在草地上遛弯,聊些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驾驶员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不一会儿走到了东边小学附近,小学修在草木最丰富的地方,否则在这种地方,刮起大风来,一节课过去就吹的半教室全是沙子。

隔着一小片白桦林,可以看见学校建筑一角,下课了,孩子们风一样的跑出来玩,散的满树林都是,见到生人也不怕,几个戴花帽的小巴郎甚至还大着胆子围过来问他们是不是过路的,是不是想买这里的生羊皮。

孩子们总是会给人带来欢笑的,但是时学谦一行不便与别人过多接触,就笑着走开了。

墙根旁,只有一个清秀的汉族小姑娘一个人在教室口台阶上坐着,没有跑到林子里玩。

他们都觉得这小女孩气质不同于别的孩子,她看向别处的时候,眼睛里仿佛含着一汪水,静静的,完全没有牧民小孩的野劲。

“那是这里的老校长领养的小姑娘。也是可怜,从小只有妈妈带着,后来妈妈也去世了,就托给老校长管。老校长问小姑娘爸爸是谁,小姑娘自己不知道,她妈妈到临死了也不肯说……哎……”驾驶员说着,几个人从林子里走出来。

这本是随便一说的话,但时学谦却觉得有些触动。

驾驶员还告诉他们:“前几天我们小队出来接应物资,回去前想着拐过集市来转转,听摆摊的几个老乡说,不知道什么原因,从这一学年开始,将不再往这个小学派支教老师过来。老校长愁的没办法。”

“这规定好奇怪。”时学谦默道:“那小孩们都上不了学,这里的牧民不都更想赶快搬走吗?”

“是。”驾驶员说:“听说北边的巴伊木扎区里,刚刚落成了一座漂亮先进的小学校,鼓励这边的牧民都把小孩送去那里呢。”

陈三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时学谦好像也慢慢反应过来了。

两人又在林子里逛了一阵,聊来聊去,话题总是会回到现在的工作上。一堆事萦绕在心里,想完全放松也不能。

太阳隐在薄雾里,生鸡蛋黄似的,开始一点点往下掉。

“回吧。”陈三省提醒道。

“还早呐,这儿天黑的晚。”驾驶员跑回去挪车,说:“两位研究员好不容易出来一下,我带你们再去别处转转吧。”

车子从已经散集的市场飞驰而过,直开到西坡的小山上,驾驶员笑着说,这是这个地方看晚霞最美的地方。

三人前后爬上高坡,放眼望去,远处水边旁的小土屋升起袅袅炊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果然天地壮美。

山坡旁就是一座小破庙,两边檐脚上垂挂着落满灰尘的风铃,风略大一些,风铃就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衬得四周更寂静。

风铃不成规律的响着,单调且重复,但时学谦听来又觉得它是清纯好听的,像雨滴落在池塘里。

她不禁朝破庙走近几步,“这是什么时候的庙,都快塌了。”

驾驶员说:“不知道,老早以前就在这了,我来服役前就这样,听说以前是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年轻和尚,师徒俩是行脚僧,从内地循着玄奘西行之路,一直到这里,留了下来,前不久老和尚圆寂了,就剩一个徒弟了。”

“这么破的庙竟然还住着人?”陈三省不敢相信,“怎么不搬走。”

“谁知道呢。”驾驶员指了指东边,“不过这和尚人不错,平常几乎不出庙门,但是听说东头小学没老师了,竟然破天荒的去那带起课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