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但为君故(295)

作者: 崔九堂前 阅读记录

两个月中,基地的研究员们心态似乎是变得平稳了一些,大多数人的失眠焦虑症状开始缓解,经过之前的失败实验,钟鸣远也意识到科学家们的心理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干脆强制要求他们每两星期必须去接受一次心理疏导。

可是好景不长,绕了一大圈回来之后,还是要面对那个问题:如何进行可控核聚变的点火试验?

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理论物理部的人把文震铎留下的那本《起爆聚焦原件设计方案》的暂定稿翻了一遍又一遍,研讨会也一天开的比一天晚。

可是这一回,没有人敢信誓旦旦说再做一遍了。

之前的理论基础被修正了,可是新的理论基础就一定会规避掉实验“雷区”吗?

谁能保证不会再出事故?

谁能保证这一次实验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没有人能。

没人能保证,但项目又必须马不停歇的继续推进下去,因为上级不会管你们难不难,也不懂你们难不难,上级只是安排指标下去,而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的往下搞。

压力最大的自然是年纪轻轻却接手了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位置的时学谦,新的理论既然已经修正了,实验肯定还是要做下去的,而且这一次,是直接由她来负责。

时学谦自然不敢放过任何细节,她本身就是个对细节要求极为苛刻的人,这一下,就更是到了强迫症的边缘。

每一处关节方案,都要开会讨论到没有死角为止,然后计算机模拟推演上三遍,再局部设计实验实施三遍,只要有一次实验与理论计算不匹配,就推倒重来,又是重新一轮大循环——集中研讨、理论推算、实验验证……

这样一个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研究下来,整个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都仿佛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每天从早上睁眼开始,一直到深夜入睡,大家的神经都时刻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

也就在这一阶段,时学谦渐渐走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状态,走回了,那个很久以前的、没有温度的她。

如果说文震铎的做事方式是亲力亲为的,陈三省是善用机器、四两拨千斤的,时学谦的方式却是——她将自己本身变成机器。

同事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年轻人不论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和其他人确切到位。

早上五点,她的生物钟比闹钟都准,醒来后一系列的事情按部就班,洗漱、穿衣、出门,吃饭,每一天都没有变化,有人甚至发现她最近几个月每天踏入食堂的时间点都是相同的,前后误差不过两分钟。

她的屋子里除了黑色就是白色,没有一盆绿植,换洗的衣服复制黏贴般的挂在衣柜里,连挂钩朝向都是统一的。

她越来越寡言,可是做事越来越精确。

她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把整个团队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的工作时间都安排的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

高密度规划下带来的是整个团队可怕的高效,大家飞快的讨论,飞快的协定,飞快的计算,飞快的实验……渐渐地,所有人不自觉的跟着她一起,进入了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1.5倍速的生活世界。

如果有熟悉她的老朋友见到了她此时的样子,可能会喜忧参半的叹气,时学谦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先那个时学谦,可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她像机器一样运转着自己,似乎永远也不会累,永远也不会有情绪,永远不会出意外……这样的人让人觉得不真实,让人感觉,她可能永远都会是这个样子,也可能下一秒就消失了。

唯一能让人们察觉到的变化,是她越来越瘦削的身板和逐渐溢出的白发。

她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点,一开始还是早上起床梳洗时缠在梳子齿上的几根银色,到后来随便一抓就能撸下来一把黑白掺杂的掉发。

时学谦明白,自己这样的人,衰老必然是会提前降临的,这个念头一升起来,几乎也就自然的想到了冰冷的死神将无可挽回的随之而来。

她从来都是不怕这些的,就如同她漂洋过海来基地前就抱定信念的那样:只要是尽了绵薄之力,便已足够,她不要别的什么,也没有亲手缔造太空长城计划成功的执念,她本性就是这样的人。

可是,午夜梦回间,一想到或许此生也将永远见不到某个人,她坚不可摧的心灵深处便总会被悄然触动,唤起她最后一丝痛楚的温情。

实验的期限一步一步临近,其他研究员们似乎也逐渐染上了时学谦的气质,大家都变得面无表情,默默无言,绷紧脑子里的那根弦,筹备着下一次实验。

这样的氛围似乎比陈三省在时的情况都显得更加诡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