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继承者情绪很稳定(440)

作者: 2月28日 阅读记录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6章 、水境(一)

京半夏是在英女与济物山主人到达瀛州赵氏大府之后的第三天, 离开瀛州城回蚩山的。

他在蚩山修建了一所书楼。这些几百年,闲得无事,以收集书册典籍来打发时候。

书楼就在蚩山神殿后面。楼不高, 因建成不过百年,并没有太陈旧的痕迹。站在阁门, 抬头看, 楼上并没有挂匾额。不过楼身,布满了龙纹。

步入其内,楼中因书简不多,还显得有些空荡。

京半夏举步向内走, 路过一排排的书架,最后停在最窗边的一个架子边上。

上面放的,都是些常见的书册,

因常有人打扫, 到干净整洁, 不过多是些旧书。

上面有许多写写画画的痕迹, 还有一些页角残缺或卷曲。

管书楼的仆役, 敛眉垂首候在门口, 不敢打扰他, 不过免不得, 跟候在外面的曲尾打听出了什么事。

赵府的事, 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

又问:“不是说,新收了一名弟子,怎么却不见?”人没了,那新建的小楼,是要停建,还是如何呢?他拿不准, 所以要问。

因京半夏从不使人修缮,蚩山屋舍,许多都已经年久失修而损毁了。现蚩山中人住的地方,都是自已新建的。旧区早就荒废。先前曲尾说山上要添人,他们自当是连忙准备。可现在,又不见人。

曲尾叹气,低声说:“小娘子贪玩,但人一早就找着了。虽然是还没去接,但迟早是要回来的。那住所也更要上心些。”

仆役说:“知道了。”几个弟子住所,都是他来监工,也不是第一次了。

曲尾摇头,重点强调:“给主家是怎么上心,给这位小娘子便要怎么上心。”

仆役连忙道:“是。不敢怠慢。”

曲尾吩咐完,端着茶进楼去。

便见京半夏站在窗边,桌上放着两本启蒙册。

这两本一打算,确实是不大有不同。一本显然年代久远。

但走近便可以发现,书册上的字迹是一样的——这书册并不是印制品,而是整本手写所成。字体娟秀。颇有风骨。看得出是女子手书。

京半夏没有回头,但说道:“这是我母亲的字。”说着翻开两本书册的第一页,手指抚过扉页上的名字与图章。较新的那本,扉页上是没有申姜这两个字的。旧些的那本上有。不止如次,里面每页还有些笔记。

“小姜娘子怎么会有夫人的手迹呢?”曲尾不解:“夫人当年写了两本吗?”

京半夏没有回答,只一行行地看着。看到一处,停下来。

那一处有个错字,大概抄的人没有发现。

另一册同一页上,也有这个错字。

就算是本来就有两本,也不可能错都错得一样。

并且既然是手书,字的大小排序,每列数量,都不会那么精准。哪怕是同一个人写,最后成册也会有所差异。

可这两本没有。

曲尾轻手轻脚过去,把茶盏放在桌上。

京半夏入下书,拿起茶盏,掀盖拨开浮叶,浅尝了一口。不过显然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

放下茶盏后,凝视两本书册许久,突然伸手,将其中一册中的中页撕了下来。

然后翻开另一册。似乎在查找什么。

曲尾吓了一跳。

这是京半夏母亲手册,他一向十分珍视的。

正要劝一句,就见京半夏怔怔站着,盯着手中的册子,许久都没有动作。

他不解,走近些,便见,京半夏手中那本,没有被撕的较旧的那本册子,原应该是完好无损的。可现在,恰恰是那一页,凭空消失了。而书脊处留下的残页,与刚被撕坏的,较新的那本竟然完全吻合。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只想到了一个可能。

这两本,根本就是同一本书。

虽然看上去一个新,一个旧。并且旧的上面,还写着申姜的名字,有许多她的笔迹。

但这就是同一本。

京半夏拿起桌上的笔,醮墨在新一些的那本上,写下一个字。

而较旧的那本上,也缓缓有同样的字,在同一样的同样位子显露出来。

他停笔怔怔出神。

“吴姜,是吴偃师亲生的吗?”京半夏突然问:“她母亲在哪里?”

京半夏在吴家见过申姜的画之后,就叫曲尾去查过这家的底细。

曲尾回说:“邻居说,吴偃师从太虚城移居到此处,来时就带着孩子。是刚出生的样子。问起他夫人,他说是夫人难产早逝了。后我又去太虚城问过,城中并没有什么人认得他。只有个城郊的农夫,说他现在所住的那院子,是吴偃师转手卖给他的。因这院子还与周围的农人有些纠纷,到如今还总因此事发生口角。所以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