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34)

作者: 长恨歌行 阅读记录

“我看你将这些奏章又按照一定的次序都梳理了一遍,我最先看的这几本,所述事情的类别都是一样的。你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禀皇爷爷,军民利弊等乃是国朝要处理的事情里最要紧的,是以孙儿也将其作为最重要的内容,送给皇爷爷您审查。”

宣武帝不住点头:“说得对,说得对啊!做得好,真不愧是我孙子!”

同样在场的另一群真·孙子们:……所以,我们就是陪衬的隐形人呗?

事实证明,他们虽然不是隐形人、后续天子也有询问他们问题,但是,和时不时就被天子点名问对某本奏章所奏之事看法与处理方法的祁元询相比,他们就是隐形的。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好圣孙这个名号……

原型是仁宗的询哥儿:儿砸,名号借我用一下,毕竟咱们俩谁跟谁啊!

第17章 圣孙(中)

眼看着就要到宣武二十六年的十一月了,诸王们还没启程归藩。

这可是不同寻常的大事。

虽然现在的藩王们都是皇子,京城的京营又一直被天子握在手中,不用担心他们在京中闹出什么事来。

但是,诸王们都负担着守卫封藩的职责,十位归京封王,大部分的封地在北地,是抗击异族的前沿战线。

继续留在京城,算作消极怠工也就罢了,怕就怕出个什么事。

自分封诸子为王以来,这次可以算是天子诸子在无事的情况下,聚得最齐的一次——皇后、懿文太子薨逝这种特例,天子并不想回忆起来。

他是一向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诸王此番在京中停留的时间,确实太过长久,超越了往年的常例了。

可是呢,他心中又隐隐已经有了储君的新人选。

等到藩王们归京再册立储君,未免太过耗费人力物力,不太可取。

然而,让天子现在就下定决心立储,他又实在开不了那个口。

按理说,赵王世子祁元询在皇孙中表现极是出众,天子对这个孙儿也很满意,又有光幕支持,立赵王为太子简直是众望所归。

问题是,赵王前头还有秦王和晋王呢!

废了太孙之后,天子考校诸皇子皇孙的举措,看起来有公平竞争、立贤为储的意思,仔细深究起来,候选人还是逃不过嫡、长这两重桎梏。

立贤太容易造成子孙相争,立嫡立长是确保天下长久安稳的最好选择。

按照光幕所言,赵王会在宣武三十一年成为天子的子嗣中最年长的儿子,秦王、晋王会走在他和天子之前。

可现在是宣武二十六年,离赵王成为实际上的长子还有五年的时间!

他若是现在立了赵王,后世史书上又未曾记载光幕之事,岂不是他自己亲手破坏了自己所确立必须要实行的嫡长继承制度?

纵是史书有载,后人会不会像他读到史书上各朝异事一般,只觉得嗤之以鼻,或是先人为了达到目的,刻意装神弄鬼,事成之后再假托鬼神?

有时候,宣武帝也会想,若是没有光幕,一切按照正轨发展该如何。

若不是光幕出现,他现在也无须为了未来该是子孙后代操心的事而烦恼。

可是,这么不负责任的想法,也就出现在他脑海中一瞬而已,很快就被他打消了。

现在的问题,是赵王确实已经成为了宣武帝看好的继承人,诸王归藩的日子又近在眼前,他应该尽早确立储君。

可是,让他在对秦王、晋王没有任何安排的情况下,就将赵王立为太子,又实在不利于嫡长继承制的稳定。

不立赵王,近期赵王世子,又已经被他捧到了风口浪尖上。

如果说宣武帝对自己年长的儿子颇为严格,对年少的子嗣的管教也很有些严厉的话,那么他对孙儿们的管教,就是严格中又不失脉脉温情了。

赵王世子祁元询是天子的第四孙,自幼也是长在天子身边、皇后膝下的。

天子仍记得年幼的祁元询跟在他身边看星的样子。

说来也是奇怪,天子那么多孙子,受宠的比比皆是,然而不将他当成天子敬畏、只将他当成家中老人敬爱的,祁元询算是独一个。

宣武帝本人会观星象,有时候根据星象作出预判,竟也颇准。

平定天下的丰功伟业,宣武帝是不爱放在嘴上吹嘘的,除了教育子孙的时候,他不常拿从前的旧事出来说。

但是读书方法、特长之类的,宣武帝还会以自己的真实例子来激励子孙。

若论和他相处的时间,自然是东宫所出的皇孙最多,其他皇孙从前住在宫中,除了请安、考校和用膳的时候,他也不常和他们见面。

然而祁元询对他竟丝毫不生疏,这孩子小时候又爱吃,看起来就有福气,让他心生欢喜。

上一篇:凰妃凶猛 下一篇:一夜爆黑[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