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26)

作者: 檐下铃 阅读记录

黄俞微微颔首,见算命先生仍在掐指凝眉盘算,又多看了他几眼,不知为何总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这位姑娘,你这辈子,恐怕是成不了婚的。”

黄俞目瞪口呆,难道我就是传闻中的“注孤生”?

黄俞还没心急,旁边的老妪倒是先急了,“那她难不成当一辈子的老姑娘?这可如何是好?就没有办法挽回了吗?”

“办法……”算命先生拍手大笑道,“自然也是有的,找一个相当的人则可,化解此危机。”

“相当的人?”

“正是,找一个注定成不了婚的男子结婚则可。”

注定成不了婚?两个注孤生的人就能凑一对儿了吗?

第14章 红糖蒸糕 虽说你黄姐姐出了山寨,但她……

“对啊,丫头,这位算命先生说的极是。”

黄俞对上老妪惊喜的目光,如鲠在喉,愣是一个字也说不出。

“下一位。”

排在黄俞身后的一姑娘笑靥如花,“在这儿哩!”

黄俞给钱后,心有不甘:这算命先生可真能忽悠人!将她的姻缘算成这样,竟然也还有人相信?

黄俞捏捏自己的脸,闷闷不乐喃喃道,“应该不是相貌的问题吧……”

大相国寺确实很大,黄俞在里面闲逛了良久,才看到那尊鎏金五百罗汉像。佛像。在八角琉璃宝殿前,有青石高台,八角天井院和高亭共称八角琉璃殿。

殿宇顶部上覆绿色的琉璃瓦,加上佛像金光闪闪,门楣窗棂上的雕花也极为精美,似是盘龙翱天,又似九凤腾飞。于细微之处,更显汴京城中匠人们高超的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只见前方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那是僧人正施舍煮好的七宝五味粥①给熟悉的施主。

虽说黄俞刚到汴京城,但眼见许多百姓手捧七宝五味粥,有些心痒痒,下定决心试一试。

汴京城中的七宝五味粥,是用八种新鲜的粮食瓜果煮成的,看着就不错。众人排队有序,不到一会儿,就排到黄俞。

“这位施主倒是看着眼生。”

黄俞只好实话实说,“我才搬进汴京城中,之前并未来过大相国寺。像我这种情况,可否有幸尝尝佛粥?”

僧人含笑道,“今日是腊八节,又是佛寺对外交易的日子,自然可以。”说罢,递给黄俞一碗粥,“施主,请。”

“阿弥陀佛。”黄俞顿时觉得自己有佛缘,一时兴起来到大相国寺,幸得僧人宽厚,竟有幸得了大相国寺的一碗佛粥。

这碗七宝五味粥分量不多,吃上几口就吃完了。众人排队等佛粥,自然不是为了口吃的。在腊八节,得一碗佛粥,希望得到佛祖庇佑。

吃完七宝五味粥后,黄俞顿时想到那位贵人。想来,那位贵人早已喝下一碗可口的七宝五味粥了。比起佛粥来说,黄俞自愧不如,这汴京城的佛粥自然是没有半分荤腥的,用极其简单的蔬果熬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吃起来令人神清气爽。

然而黄俞为了调味,加入了极为少量的肉沫儿。南方的腊八粥多半是咸的,北方则多以咸腊八粥为主。而黄俞的家乡在中原地区,每逢煮腊八粥,总是少不了腊肉丝儿。今日黄俞在煮粥时,又顺手加入星星点点的肉沫。

黄俞在大相国寺溜达了好一阵子,才回到自家店铺。

“今日的腊八粥呢?都卖完了么?”

夏夏粲然一笑,“小娘子做的饭粥,自然早就被一抢而空了。今日可挣了不少钱哩!”

现在已经是卯时,再过一阵子天就要黑了。冬冬打了个哈欠,“要不,我们现在回去了?”

“今日是腊八节,街上人多,我做点儿吃食,晚上拿出去卖。”

一听到吃食,冬冬又开始双眼放光,“黄姐姐,你要做什么呀?”

“红糖蒸糕。”

夏夏疑问,“小娘子怎么忽然想做这个?”

“这儿正好有糯米和粳米,晚上吃饭粥的人很少,不如吃点儿小糕点。”

红糖蒸糕做法极其讲究,需将糯米两分、粳米八分混匀,得要来回过筛六次,心焦气躁者不可做。稍有不慎,一锅的蒸糕就全毁了。

黄俞将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匀,在上面洒上凉开水,开始和面。黄俞的动作一向麻利,不一会儿,手中的面团细腻,犹如细沙,在麻筛中过滤一道,若有小团就再次揉搓,直至面团中的每一部分都和匀了。

接下来就是拌粉,将锡圈和锡钱擦拭干净。每每蒸玩一锅,黄俞必定要重新擦拭一次。

一层一层地糊层加热,再一点一点套上锡圈,用手将其抚平,将事先准备好的红糖放入其中,又轻轻拍打使之均匀,继而套在汤瓶上。

一切就绪后,黄俞去掉锡圈,又用锡钱在食用胭脂上沾一下,点在小面团上。不断换圈添水,一锅做好后又开始下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