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种田大户(365)+番外

作者: 陌上花开人如玉 阅读记录

中午饭吃得比平时早了接近一个时辰,菜品和平日没多大区别,大家吃过之后,老祖宗被人搀扶着从屋子里走出来,带着程家众人开祠堂、改族谱。

今年一共有三个程家嫡支娶夫郎,也有两位程家的哥儿出嫁,都要在族谱上注明。

程家的历史不算太悠久,族里规矩不多,很快就改好了族谱。

关闭祠堂后大家继续回到老祖宗的院子里,这时候院子里给大家吃饭的桌椅已经搬走了,换成了戏台子和座位。

几位老祖宗坐在最前面,其他人按照家族地位和年龄一一在后面落座,林夏至和程闻柳、程鸾景的位置比较靠后,他们周围也都是年轻人。

等戏班子入场的时间,大家在下面说着闲话。

“你们知不知道今年请的戏班子唱什么戏?”

“不知道,我觉得去年唱的戏一点都不好看,今年可别再是那些人。”

“倒不是人家唱得不好,主要是没什么好看的新戏。”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最近半年,我们这边有一位叫方外公子的写书人,他写了一本《织哥儿》,特别好看。”

“你说的《织哥儿》我好像听人说过,就是我们那边卖得太少了,一直没机会看。”

“我看过《织哥儿》的话本,真的很好看,里面的织哥儿和牛郎想要在一起真不容易,还好牛郎努力读书成为状元得到上天庭的机会,织哥儿不畏强权一直坚持要和牛郎在一起。”

“天庭是什么?”

“天庭就是……”

程鸾景坐在人群中听着大家讨论自己的作品,耳朵尖微红,不好意思站出来说自己就是他们讨论的方外公子。

看过《织哥儿》的人将织哥儿的情节绘声绘色地说给外地过来的族人听。

没看过的人听了之后大为感动,说是回去之前一定要买几本《织哥儿》,好拿给他们那边的亲朋好友看,不能错过这么好看的话本。

第233章 世外源

大家热切讨论《织哥儿》的时候,戏班子开始在台子上唱了起来,居然刚好是《织哥儿》。

今年安排戏班子的人是白氏,他平日里没有家主夫郎那么忙,看的话本、听的戏更多,家主夫郎将请戏班的事交给他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最近在辽台郡刚开始唱起来的《织哥儿》。

以前看戏的时间,年轻的族人们总是开小差,在后面做小动作,今年《织哥儿》唱起来之后,不管是汉子还是哥儿,全都被台上的剧情吸引。

同一个话本,不同的戏班排出来的戏不相同,那些看过《织哥儿》的人也看得目不转睛,喝彩声时不时从台下传出。

这个戏班子的《织哥儿》是专门为大户人家过年、过节、祝寿排的戏,比戏楼里唱的《织哥儿》节奏快,整部戏一个半时辰就唱完了。

今天的《织哥儿》得到了程家人的一致认可,戏班子拿着丰厚的赏钱离开程家。

辽台郡的年夜饭也是从下午申时中开始,厨房将一盘一盘菜从厨房端到老祖宗的小院,凉菜八道、热菜十六道、小吃点心八道,每道菜的味道、摆盘都经过了精心安排,将桌子摆得满满当当,比林家的年夜饭丰盛数倍不止。

年夜饭同样吃得讲究,从申时中吃到晚上,这么长的时间中,菜冷了下人会立马换上厨房一直准备的热乎菜,不能让主子们过年吃凉的。

辽台郡这边年夜饭和郦水郡有一点非常不同,郦水郡那边是年夜饭上晚辈给长辈敬酒,而辽台郡的年夜饭上晚辈不能给长辈敬酒,因为晚辈要先喝,还要年龄小的开始,从小喝到大。

另外,程家的规矩是,喝酒从十四岁的孩子开始,未满十四岁的在年夜饭上不能喝。

程家人认为孩子十四岁就可以独立,可以算成半个大人,他们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得在年夜饭上露面。

像程家今年回来了一百多号人,其中十四岁以上的占大多数,有七十多,不论哥儿还是汉子,喝酒的时候都要说一句吉祥话。

这时候如果遇上喜欢这种热闹、想出头的族人,喝一杯酒要在人群中说一长串的话,每桌都过一圈,一个人用的时间就不短,等到几位老祖宗喝酒的时候已经到了戌时。

老祖宗喝过了酒,天色也暗了下来,仆人们将棚子四周的灯笼点上,桌上的盘子碗碟也被他们手脚麻利地收起来,程家这顿年夜饭就算吃完。

吃过了年夜饭,大家还要在一起守岁,这时候就要自由多了,年轻人三两坐一起玩棋牌,程阿爹他们那个年龄的就一起聊聊生意,年纪更大一些的已经不管事,就说一说家中子孙,组队下下围棋、象棋。

今年有了各式各样的棋牌,程家人感觉守岁的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就到了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