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妾为后(穿书)(257)

作者: 清风不换 阅读记录

谁知赵保承听完,露出意料之中的神色,他笑了笑道:“我还以为是何事,徐子初枉你跟在赵郁身边多年,竟然觉得他是将大军丢下不管之人,你未免太小瞧他了,也太小瞧赵家儿郎。”赵郁选择留下来,赵保承根本不觉得奇怪,若他今日当真因为一封信,不管不顾,当场喊着要回渝州,那才是怪事。

徐子初沉默不语,他从来不小瞧赵家儿郎。他也是自幼熟读史书,听着各种名人事迹长大,后面跟随赵郁身后,关于赵家的事知道得便更多。

赵家不知流传多少年,奇怪的是从未有赵家人称帝。可不管是哪朝哪代,总有影响局势的赵姓人家出现,他们这些人似乎是赵家刻意培养,他们各色各样,或谄媚献上,或忠心赤忱,或功高盖主,或低调伏蛰,那些不同人走的路全然不同,至于路的尽头归处,只能靠自己走出来。但变不了的是若江山出现动荡,总有赵家人挺身而出。

鲜少有人晓得,开国四大将军之首的赵大将军,曾是前朝赵王第五子,庶子出身不得宠爱,却生得有勇有谋。

前朝秦哀帝昏庸无道、毫无建树,惹得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最后万里河山皆陷入混乱之中。

当时的赵王第五子,也就是开国将军赵大将军借着赵王势力,揭兵起义。后来途中遇到太/祖,决定誓死追随太/祖。而在此期间,他曾经就放弃过自己的嫡妻幼儿。

当时赵大将军浴血奋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敌军试图策反赵大将军,奈何赵大将军不为所动,敌军怀恨在心,将赵夫人与其幼子所俘。

敌军以赵夫人与幼子为条件,要求赵大将军放弃手下刚攻破的三座城,只要赵大将军肯放弃,他们便将赵大将军妻儿安然归还。

那时赵大将军所占据的城池乃是兵家必占的函谷关,难攻易守之地,若他领兵撤离,届时再想回到函谷关,便是难于登天。况且城中局势并不稳定,函谷关内稍有势力之人,仗着自己地处优越便恨不得拥兵为王。赵大将军为了城中百姓安全只能行缓兵之计,拖延敌军时间,等他稳固城中局势,再回头解救妻儿。

可等赵大将军想救出妻儿时,赵夫人早已领着幼儿跳下城楼自尽而亡,可也正是因为赵大将军稳定函谷关局势,没让敌军再往前半寸,最后才让拥助周武帝夺得江山,结束了这场持续七十年的战乱。

若是没赵大将军,许是不会出现后来的大周,他着实对不住妻儿,可对得住大周百姓。

后来大周开国没多久,赵大将军便病逝而终,周太/祖封赵大将军为忠国侯,其夫人为护国夫人,连赵大将军幼子都被封侯爵,剩下的赵家人皆是高官厚禄,荣华加身。

可徐子初听赵郁提及过,赵大将军并非病逝,也不是如世人那般猜测,□□容不下赵大将军,逼死赵大将军。原因比很多人想的简单,其中没有太多阴谋,赵大将军是对妻儿愧疚难当,选择自尽。

再往前数赵家人,中间出过不少能人异士,最著名的要数前朝秦皇身边的谋士赵良道。

赵良道久居深山,因足智多谋,竟似鬼神,被人称颂鬼道。

后来被殷皇请入皇宫,侍奉在殷皇身侧多年。直到殷成二十三年,他算到殷皇室气数已尽,秦皇正是冉冉新星,拥有生生不息之力,将占卜所得告知殷皇,却遭殷皇厌弃。

果然五年后,殷朝皇城大乱,殷皇室皆落荒而逃之际,他主动擒拿殷皇,跟秦皇提要求,秦军入城不能伤害城中百姓分毫,若是秦皇应允,他自大开城门,迎秦皇入主皇城。

此举他不仅未得到世人谅解,反而遭谩骂百年,皆骂他背主之心其心可株,应遭天打雷劈,受裂车之刑。哪怕如此,赵良道死前都留言,自己从未后悔。

可能赵家人骨子里流着守护这片江山的血,若是皇室难以扶持,他们就替这江山换个主人,免得世上百姓受苦,这江山满目疮痍。

徐子初一边想赵郁顾全大局,一边却不忍他步赵家先辈的后尘,取姓‘赵’这个字,似乎生来便肩负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与责任。

赵保承还是踏入赵郁帐篷,就见他指尖抵着眉心,烦躁地揉着。

赵郁听见有脚步声,不耐烦地拿起手边的东西就往出砸,“爷说了不准让人进来,滚出去!”

赵保承躲过赵郁丢下的茶盏,扫了眼怒气冲天的赵郁,“对着三叔也这么大脾气?”

“三叔。”赵郁见到是赵保承,连忙站了起来,又坐下去,“三叔大可不必担忧我离开西北,孥恩虽然已死,但郯达木不除我难以安心。”这两人均是东夷族悍将,老奸巨猾、心思诡谲,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