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246)

作者: 珊瑚与夏天 阅读记录

梁大总管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逐年增长啊!

康熙“嗯”了一声:“今儿是不是到了老十二和老五他们进宫请安的日子?”

不知是不是听到了魏珠内心的吐槽,梁九功这次只应了句“正是”,并没有再夸赞康熙圣明。

康熙起身:“走,去宁寿宫看看。”

今日的宁寿宫依然热闹。

殷陶捧着话本儿对太后道:“前儿孔尚任写了新的话本儿,孙儿已经叫升平署排演了,到时候就在宁寿宫演给皇祖母看。”

太后还记得孔尚任呢,她点了点头,对殷陶道:“那孔先生本子写得可真是不错,我记得那出李香君就很好看,跟一般的宫戏可大不一样。”

太后对于孔尚任的新戏还蛮期待的,今春里升平署排的新戏都不大好看,虽然几出戏文都有不同,但是来来回回就那点才子佳人的事儿,把角色掉个个儿套进去也完全不违和的那种,没什么新意,满满都是套路。

五爷坐在一旁捧着茶盏对着殷陶轻轻举了举。

殷陶回京之后,五爷曾经专门去拜访过他,话里话外都是他们明明是最好的兄弟,十二弟出京却不告诉他。

其实五爷是听说了殷陶为了四爷出京去曲阜的事不大舒坦,但是如果这样说了显得他有些酸,便避重就轻地这般说了。

殷陶为了安抚五爷,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对他解释了一番。

这次出京也不光是为了帮四爷,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收债。其实不光是为了四哥,说白了,哪怕今天收债的是太子、三哥、五哥、七哥、十哥和十三弟,只要不是直郡王和八哥,他也一样会帮忙的。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虽然咸鱼,他不想掺和太多的党争,但还是盼着国家和百姓越来越好的。

因为这次事情比较着急,所以没有跟五哥辞行,还望五哥不要见怪。

五爷听了以后决定原谅十二弟了。

毕竟十二弟对四哥也没有太特殊,他不过是想帮皇阿玛收债,主要还是对皇阿玛的孝敬之心。

十二弟对自己一向真诚,是从来不会说谎的。十二弟他自己也说了,这次出京也不是单单为了四哥,主要还是为了国事。

况且马齐还是十二弟岳父呢,马齐都被收债这事儿难为成那样子了,十二弟这个女婿总不好在一旁干看着,什么也不做。

康熙来到宁寿宫后,听说升平署那边准备五天后过来宁寿宫排戏,也说了要过来看。

殷陶自然举双手欢迎。

就算康熙不来,殷陶也要想办法把他叫过来,如此一来,倒省了再去费一番功夫找康熙过来看戏的事情。

康熙也听说这戏是专门为了给户部收债造势用的,不光邀请了皇子们过来,还邀请了宗亲和几位素来倚重的议政大臣。

知道这本子是殷陶打底的人并不多,除了康熙、四爷就只有五爷了。

如殷陶所料,这出名为《升平调》的戏文果然甚得康熙喜欢。

剧中皇帝深情似海,同皇后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皇帝英明神武,气度不凡,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不说,就连生下的皇子们也都相互扶持,兄友弟恭,不似他的儿子们打作一团。

康熙觉得这出戏实在是对极了他的胃口,简直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

五爷坐在一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出戏一定是十二弟念着他,特意嘱咐了孔尚任写的,剧中的二皇子就是活脱脱的他五爷本人。

真是没想到,原来他在十二弟心中形象这般美好善良,看得他都有些脸红心热。

不光是康熙和五爷,太子、三爷、七爷、八爷等人也都看住了,各自带入了角色,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就连看戏时候一向话多的直郡王都闭了嘴,再没提出什么异议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戏台子上,只有一个人例外。

马齐时时注意观察康熙脸色,发现了康熙对十二阿哥很是肯定。

十二阿哥坐在太后旁边讲戏,离着太后和康熙的座位也近,康熙时不时跟十二阿哥说上几句,不光是对一种对欣赏的儿子的亲近,更多的是对十二阿哥的肯定。

马齐觉得十二阿哥是潜力股,更加坚定了想要投资十二阿哥的念头。

康熙对于这场戏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不光进行了口头赞扬,还挥墨写了一则短短的影评。

孔尚任过来谢恩,颤抖着手接过影评,准备这就回家裱起来。

十二爷果然厉害,他说能叫自己风光回京,这才不过一个月时间便做到了,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的《桃花扇》花了三个月功夫火遍了全京城,这次的《升平调》殷陶希望更快、传播更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