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嫡姐换了未婚夫后(215)

作者: 云千重 阅读记录

看着地里成熟的一茬茬的庄稼,新来的两村的人简直是看呆了。

“以前吧,咱们这地儿不产什么,我们心急,现在吧,地里出产得多,说实话我们也急。”石磙娘便挎着一个篮子,边采摘着稻穗,一束束的稻穗沉甸甸的,一垄地还没有走三分之一,篮子就装满了。

好在外头的商家收粮食都收到地头上来了,石磙娘就把这一篮子粮食卖了,她将十两银子收进了怀里,对陈六儿的娘子笑道,“等你们把地里收拾出来,一个多月,也有收成了,不用担心,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

才几个月的时间,石头村原先盖的土坯房,如今都换成了砖瓦屋,家家户户堆粮食。要是外头的商家迟来个几天,家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陈家村和邱家村的人安置下来,住的是最简陋的棚子。不过,北境如今天气暖和,气候适宜,倒也不难受。虽然如今生活艰难了一些,但看到隔壁村富裕到这种程度,陈六儿和邱稳当他们人人浑身充满了干劲,每天都在地里刨着,众人都不敢置信地发现,种下去的种子,第二天就能发芽。

这是什么神仙种过的地啊,风水宝地已经不足以形容这地了。

“得亏跟着六儿他们过来啊!”一个老者,从山上劈了竹子回来,一遍坐在门口编竹篮子,一边感慨。

听说陈老爹会编竹具,周围好几个村的人纷纷找上门来,有的是带来了粮食,有的直接就用银子,定制了一批竹具,实在是家里没有容器装粮食了。

陈老爹年岁大了,老伴早就去世了,唯一的一个女儿嫁出去后,被夫家虐待死了,一个六岁大的外孙被嫌弃,他带在身边养着。

南方对陈老爹来说是块伤心地,听说村里的人要移居,他忐忑不安地跟着过来,谁曾想,一老一小,反而成了村里最先过上好日子的人。

家里这些天换来的粮食放不下,他也分给了村里的人吃。北境分给他十亩地,村里的壮年人便帮他种着。

“以后长出了粮食,我们只要提个篮子就能够去地里摘回来,倒也便宜。”隔壁家的老者姓邱,虽是两个姓氏,但一路从南而来,两个村的人互帮互助,到了这地儿,彼此一商议,不如合成一个村,名叫陈邱村,便穿插着住了。

“可不是,这里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

湖里的水也好喝,里头的鱼也很肥,他们村和隔壁几个村合用一个湖,听说过两天要打捞鱼,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们还能吃上鱼呢。

除了后边的湖,陈邱村门前还有一条从西往东的河,河面宽十多丈,前后都有水源,这让他们这些从南方水乡来的人,并无不适。

不一时,陈六儿回来了,带回来一个消息,“北境要翻修官道,从长谷关往南边修,每个村都要出人,不过咱们村的不用出。”

“这是为啥?”陈老爹不满意了,“王爷是不欢迎咱们吗?”

“倒也不是,县衙里的人说上面有命令,新迁居过来的,地里家里还没有整明白的村子都不用去。”

“那也不好吧?”

陈老爹和邱老爹是陈邱村年岁最大的,被推举出来当族长,两老一合计,最后决定既然石头村的人都已经过来帮他们修好了屋子,如今地里也都翻修一遍了,了不起,妇人和孩子们辛苦一些,把种子撒到地里去,男子们该为北境出力的还是该去出一把力。

“要不然,以后我们有什么脸面走在官道上?”陈老爹磕了磕烟嘴,深吸了一口烟。

北境的山上有野生的烟叶,他孙子和一群小伙伴上山去摘野果子,帮他摘了几把回来。于陈老爹这样的人来说,原本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是一生的终极追求,可是他早已经把北境当做了自己最后的故乡。

禾场上坐满了人,大家听了都没有吭声,这些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了。

“明日我们几个男人就去出工,帮北境出力。听说出工的话,每人每月还有五两银子呢。”陈六儿等人一辈子,也实在是没多少见银子的机会。

“五两银子?王爷也实在是太厚道了。”邱老爹摇摇头,有些不赞成北境的做法,那个地儿服劳役,还会给老百姓钱的?一天管三顿饭就不错了。

“不过,饭食要自己带呢。不过也无所谓了,家里这些天囤积了不少粮食。”陈六儿道“若是没有粮食带的,听说可以预支银子。”。

有些是帮隔壁村的人做工换来的,这里的人都很大方,给粮食上,真是半点都不扣门。有些家里实在是来不及收粮食的,也会请陈邱村的人去帮忙收,收的粮食带回来就成。

赵钦宸夫妇出征的时候,北境的官道风风火火地建起来了。县衙的人只在要修官道的地方扯了根绳子,画了地界,便没有人去管了,老百姓每天自己上工,自己下工,但格外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偷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