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皇叔(141)

靳江脸色肃然,一一听完后,将信贴身收起,当即行礼后,便匆匆出殿,赶在朝会之前,先行离开。

天越发亮了,四处的宫人、内侍都开始走动起来,原本寂静清冷的甘露殿也逐渐恢复生气。

刘康带着几人捧着热腾腾的早膳进来,在食案上一一摆开后,笑着道:“大家,该用早膳了。”

萧恪之捧起盛了汤饼的碗饮了口汤,正觉惬意满足,却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又低声嘱咐:“让人去一趟滁州吧。”

刘康愣了片刻,才想起来,不禁问:“大家可是要将楚家那两位小郎君接回长安?”

“再等等,暗中看顾着就好。”他用了一块热乎乎的羊肉胡饼,“一个月后,再将他们带回来。”

“喏。”

刘康听明白了,他这是已经蓄势待发,不打算再与太子装下去了,可惜,太子那边却依旧毫无知觉,始终被蒙在鼓里。

看来,再过不久,东宫就真正要变天了。

用完膳,内侍捧着水进来,先让他漱口,又替他换上参加朝会的常服,重新束好发冠。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萧恪之站起身,神清气爽地跨出甘露殿,要往太极殿去。

四月的天已有些热了,连清晨的太阳也能照得人觉得难耐。

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走出去片刻后,才皱眉道:“一会儿送一碗冰镇的樱桃酥酪来吧。”

春末初夏的天气,正该配这样酸酸甜甜的东西。

“给归真观也送一些。”

第65章 婚仪 她可是圣上的侄媳呀。

五月将至, 东宫的婚仪一日日接近,礼部与宗正寺越来越忙碌,而西北边疆却传来新的消息。

据驻防甘州的刘济平将军送回的奏疏称, 已经平静了一年有余的北戎人近来又悄悄集结了几支部落的青壮男子, 隔一两日便打马从几个村镇外经过,颇有蠢蠢欲动的意味。

若是从前, 这样的消息还不至于直接送达天听, 即便报往长安,也多不会引起注意。毕竟北戎人生在苦寒之地,每年的抢掠都是为了生计,很少造成大的动乱。

只是如今的皇帝萧恪之与甘州军关系匪浅,这才让众人对甘州的事关心起来。

有几人主张立刻令甘州军进入备战状态, 必要时, 甚至可以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也有不少朝臣都以为, 面对北戎强壮的骑兵, 不能掉以轻心。如今的甘州军与一年前的已然不同,有整整四万人都被萧恪之留在京畿附近各处驻防,留在甘州的不过八万人, 能否像过去一样在边境铸起铜墙铁壁, 还未可知。一旦真正动武,京畿驻防的四万人恐怕还要调集过去。

而主战的几人却说, 如今大凉境内平稳安定,短时间里不会出现大变故,那四万人本就是从甘州调回来的,若再调走,也是情理之中。

如此, 双方一连商议多日,始终未有定论。

萧恪之不置可否,只派人往西北传信,令刘济平暂时按兵不动,但若对方挑衅,不必再请示朝廷,即刻发兵。

他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西北的八万人会无法应付强悍的北戎骑兵。

朝臣们见状,明白皇帝心中应当已有成算,便逐渐不再多言。

如今齐家已彻底收敛锋芒,朝中的官员们又经过了几番整顿,大部分都不敢再存太多私心,议事时,也多是从大局考虑,鲜少再有结党牟利的行径,更没有人敢看轻天子的权威。

归真观中,楚宁依旧隔一两日便能见到萧恪之。

起初,她听说西北的事时,还有几分担心,可见他始终平静如常,眉宇间没有半点忧愁,便也渐渐放下心来了。

天气越发热,池塘里的绿波间逐渐长出一朵朵袅娜幽雅的芙蕖,或含苞待放,或娇艳欲滴,一支支亭亭而立,迎风飘摇,清冷的霜白上染一层浅粉,在炎炎的日光下平添一丝清凉惬意。

午后,楚宁带着翠荷两个一同搬了两张榻,坐在临湖殿旁的阴凉处,一面赏荷,一面烹茶。

正觉惬意悠然,翠荷却忽然扯了扯她的衣袖,朝不远处回廊的方向示意。

“娘子,你瞧……”

楚宁才将才煮好的茶汤分入两只杯中,闻言抬头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正看到萧煜独自立在回廊边,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处。

他身上穿的依旧是红衫单衣,皮带金钩,却好似比从前清瘦了些,面无表情的脸上难得在太极宫里便露出阴郁的神色,远远看去,让人不敢靠近。

“娘子,咱们要不要离开这儿?”翠荷对萧煜到底还有些惧怕,一见他在附近,便下意识紧张。

楚宁与他远远的对视片刻,默默移开视线,深吸一口气,摇头道:“不必,这儿是太极宫,不是东宫。”说着,又饮一口茶,“况且,附近也有许多往来的宫人,他不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