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憨包子与小丫头(62)

米妈被人揭了老底,有点羞愧,想辩解一下,又觉得的确没什么可辩解的,小孩子嘛,读错几个字怕什么?越读错越有意思。

但语文教师出身的太奶奶眼里揉不得砂子,一看见错别字就恨不得像批改学生作文那样,提起红笔,“嚓嚓”两下,给人家叉掉,再给人家改正。太奶奶说:“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读音深入脑海了,今后就很难挖出来了。”

太奶奶也拿米妈做例子:“你看他妈妈,小时候读错别字没人纠正,到现在还在写错别字,总写什么‘赤果果’ — ”

米爸解释说:“她那不是为了幽默吗?现在你还说‘赤裸裸’多没劲?非得说‘赤果果’才好玩 — ”

“好玩是好玩,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水平低,写错别字呢。”

米妈不在乎:“我专门在‘赤果果’上打了引号的,如果谁看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他水平低。”

米爸搬理论出来对付太奶奶:“语言来自生活,先有语言,后有语法和规则,规则只能用来描述语言,不应该拿来限制语言。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嘛,不合规则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这么说,就变成合规则的了。比如‘叶公好龙’,先前不是读作‘ SHE 公好龙’的吗?但读‘ YE 公好龙’的人多了,最后就变成‘ YE 公好龙’了。”

太奶奶见米爸米妈两个稀泥巴糊不上墙,也就不多说了,但私下里很注意纠正黄米的错误发音。

有一天,太奶奶跑去问奶奶:“宝宝天天唱的那个‘挖服’到底是个什么歌?”

奶奶调查了一下,告诉太奶奶:“是个英文歌, I love you, you love me, we’er a happy family— ”

奶奶把歌词写在太奶奶的本子上,教太奶奶唱了一下,太奶奶在歌词下面加注了她独创的联想式注音:“爱拉服优,优拉服米,伟儿海皮伐木里”。

太奶奶以前教过音乐的,所以唱歌很有一套,现在家里特意给她买了一个电子琴,让她锻炼手指的,听说经常锻炼手指灵活可以延缓大脑的退化。太奶奶一对照音乐,就知道黄米唱错了:“这不应该是‘拉服’吗?怎么宝宝总唱‘挖服’呢?”

奶奶解释说:“可能小孩子唱不清楚,搞成 WUV 了。”

于是太奶奶边弹琴边唱歌,想给黄米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黄米宝宝很敬佩懂音乐的人,听到太奶奶弹琴唱歌,就站旁边很羡慕地看。太奶奶把他抱坐在自己两腿上,抓着他的手,让他用右手食指按琴键,弹出一个“唆米唆”,黄米惊讶地转头去看太奶奶,大概是说:“看 ! 我能弹琴了 ! 我弹出歌来了 ! ”

又弹一个“唆米唆”,黄米就忍不住张扬起来:“爸爸,挖服 ! 妈妈,挖服 ! 奶奶,挖服 ! ”

几个人都跑过来听黄米“挖服”,黄米弹得兴起,还唱将起来:“挖服优 —– 挖服优 —- 嗯嗯嗯嗯 —- 挖服优 —- ”

太奶奶忍不住了,纠正说:“宝宝,不是‘挖服’,是‘拉服’ — ”

黄米不管那一套,仍然“挖服优 — 挖服优 —- 嗯嗯嗯嗯 —- 挖服优 —- ”

太奶奶 ( 严肃地 ) :“宝宝,拉服 — ”

黄米 ( 认真地 ) :“挖服 — ”

太奶奶:“跟太奶奶读:拉服 ! ”

黄米 ( 认真跟读 ) :“挖服 ! ”

“拉服 ! ”

“挖服 ! ”

“看着太奶奶的嘴:乐 —– 啊 —– 啊 —– 啊 —- 服 ! ”

黄米 ( 认真而胆怯地看着太奶奶的嘴,半天不敢说话,最后试探着说 ) :“挖 — 啊 —- 啊 —- 啊 — 服 ! ”

太奶奶差点气晕,米妈打圆场:“太奶奶,随他去吧,挖服就挖服,好多小孩子都是‘挖服’的 —- ”

“那不行的,什么‘挖服’,听着就不 —- 顺耳 — ”

米爸开玩笑说:“太奶奶,你是不是一听到‘伐木里’,就想到拉大锯放树的?所以一定要‘拉服’不能‘挖服’?”

太奶奶有点恼,但听到“拉大锯”又忍不住想笑:“还真被你说中了,我一听这歌就觉得是山上伐木头的 —- ”

上一篇:山楂树之恋 下一篇:梦里飘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