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子脚下(570)

皇帝不置可否,抬眸看向太子身后的蔡流风。

“蔡爱卿,”皇帝缓声道:“刚才端王妃所说的,你事先可知道么?”

这一句, 正是先前赵景藩想从蔡流风面上看出来的。

蔡流风随之跪地:“回皇上,当时救了王妃之后,她的情形很不好,一路上也并没有说什么话。刚才所说种种,臣也是才知道。”

“朕倒也是这么觉着的,”皇帝不疾不徐地:“倘若她真的事先跟你说过,只怕你不会敢就这样把她带过来吧?”

蔡流风低着头:“臣……皇上恕罪,臣不知竟会如此……”

皇帝却不等蔡流风说完,便道:“那你相信不相信端王妃说的话?”

这会儿赵徵也不由地回头看向蔡流风,只见他沉默片刻,道:“臣不敢相信,但此事非同小可,端王妃的话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听而不闻,微臣觉着要尽快查明真相,否则必然会导致朝野人心动摇。”

皇帝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去查?叫谁去查最为合适?”

这次蔡流风道:“事关储君跟皇室子孙,微臣不敢妄言,一切都听皇上旨意。”

皇帝默然不语,目光在面前几个人身上转来转去,最后投向瑞王赵景藩。

“瑞王。”

皇帝一声唤,赵景藩缓步走到太子身后跪地:“是。”

皇帝看着他道:“你觉着端王妃所说是真是假?”

赵景藩垂头道:“太子殿下向来仁德,这个皇上跟满朝文武也是深知的,所以儿臣自然不会相信太子殿下会做这种伤天害理之事。这其中只怕有什么误会。”

“那你觉着该怎么办?”

赵景藩瞅了蔡流风一眼,道:“儿臣窃以为,是蔡郎中将端王妃从复州带回的,且蔡郎中也是个精明强干之人,不如善始善终,仍是交给他一查到底就是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皇帝蹙眉想了片刻:“蔡郎中你觉着瑞王的提议如何?”

蔡流风伏身道:“回皇上,瑞王殿下实在抬举了,但微臣很有自知之明,只恐官职卑微才干有限,无法胜任,反而耽误大事,还请皇上另外选择贤能。”

这并不是什么不相干的寻常案子,一面是皇世子之死,端王妃的指控,一面又是储君,但凡是有点脑筋的人,就不会想要蹚这种会致命的浑水。

不,这简直不叫蹚浑水,而是渡黄泉河呢。

蔡流风说完之后,李太监从殿门外走了进来,上前行礼道:“皇上,几位尚书大人还在殿外等候宣召呢。”

皇帝抬眸看了眼:“叫他们进来吧。”

又看向赵徵跟蔡流风:“都起来吧。”

几位朝臣鱼贯而入,上前行礼,其中以兵部尚书为首,只因最近入秋,北地的边疆便又有些不太平,当地的守军发紧急公文进京,要求从别处调兵力跟钱粮前往,好预先防备蛮夷的侵扰。

兵部这些日子正在挑选往北疆的安抚使,以及安排从别的地方调兵之举。

今日进宫也主要是为了此事,没想到居然碰上了端王妃指控太子赵徵一事,几位大人或多或少都听见了。

众朝臣行礼过后,兵部尚书先将公事向皇帝禀奏,又递了公文给李太监。

李公公接过来转呈给皇帝。

皇帝只看了一会儿,便又轻轻地放在了桌上:“此事你们已经商议了数日,也该有定论了,既然北疆发的是紧急公文,军情如火不宜耽搁,就按照你们所说的调派就是了。”

兵部尚书松了口气,却又道:“皇上,填补北疆的兵力,是从豫州跟淮州调拨的,两地各调五万,可跟北疆所说的二十万还差一半,不过川南地方陈兵有三十万,若是能再调五万过去北地,只怕才算有备无患。”

皇帝淡淡道:“那就调。又跟朕说什么。”

“回皇上,虽然说兵力调动都在兵部,但是南疆那个地方有一点难,他们那里的兵都习惯驻守本地,极少愿意离开川南的。所以只怕他们未必会听调令。”

皇帝皱眉道:“南疆……朕记得,是不是秦王驻守的地方?”

尚书道:“回皇上,的确如此。”

皇帝扫了一眼那奏折:“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发调令给秦王,让他拨五万兵力就是了,南疆这一向都安分的很,也该叫他的兵出去练练了。”

兵部尚书松了口气,躬身道:“皇上圣明,微臣遵旨。”

赵景藩在旁边听了这几句,眉头微蹙,想要张口,看看皇帝的脸色,却只得先忍了。

又有户部跟工部的人禀奏各自之事,皇帝一一论罢,见众人面面相觑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心里自然明白是为了什么。

李太监见状笑道:“各位大人,若还有事便趁早禀奏皇上,若是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