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子脚下(648)

但也有的说,皇太孙年纪尚小,并不知如何处理国事政务,若他为太子而后继位,只怕会滋养一些权臣,或者养成外戚的势力等等。

也有的说按照长幼顺序,自然该是秦王赵景华。且秦王能征善战,但凡见过的,都说性情洒脱,人物一流。

可是反对者,却正因为秦王的能征善战提出不同异议,怀疑秦王若然继位,只怕会穷兵黩武,甚至到那时候,他还会重武轻文。

最后这个理由,则是天下大多数文官们所不能忍的。

皇太孙跟秦王一个太小令人不放心,一个太强令人心生忌惮。

在这种情形下,先前跟太子关系最密,而京城百姓们最熟悉的瑞王赵景藩,便有点儿“众望所归”似的,悠悠然扶摇而上。

但不管是多少人暗中赞许瑞王,瑞王自己,却好不容易从孤绝的泥淖中爬了出来,在外人看来,赵景藩已经恢复如常了,但只有他自个儿知道,他永远不会恢复如常。

皇帝早就下旨,秦王将在十月前离京回北疆。

而原先东宫负责的所有事务,暂时交给瑞王赵景藩代为料理。

他简直担起了“摄政”的责任,虽然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号。

皇帝此举,不仅更让人浮想联翩,是否皇帝也觉着瑞王合适大位。

不过这一举动,却惹怒了一个人。

那就是原先的东宫太子妃李氏。

太子的死,让太子妃深受打击,在太子安葬后不多久,太子妃便也病倒了,因此,瑞王日日问安。

可是太子妃听闻皇帝竟因此而对瑞王委以重任,且在听了些风言风语后,心中实在又气又是难过。

虽然明知道太子的死其实跟瑞王没什么关系,但此时此刻,太子殁了后,竟是瑞王得利,这让李氏如何不恼。

另外内宫方面,皇后因为痛失太子,起初确实痛不欲生,但她幸而还有个皇太孙,不至于断了念想。

所以先前在众人猜测皇帝会不会立刻立太子,又将立何人的时候,皇后恨不得立刻跟皇帝挑明务必力太孙。

但就算知道皇帝向来喜欢赵斐,可是皇后仍不敢确信就一定如此。

当时她还以为,那个坐收渔翁之利、威胁到皇太孙的,会是“赶巧”进京的秦王赵景华。

随之,皇帝竟让瑞王赵景藩“摄政”。

皇后这才意识到,有可能跟赵斐争的,不是别人,或许正是之前她想都没想过的瑞王。

她跟太子妃李氏,都是想着让赵斐成为太子然后继位的。先前因为忌惮秦王,还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上了许多眼药。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这日,皇后传了瑞王到宫内小坐。

虽然瑞王一向对于太子尽心尽责,可对皇后来说,她从没有很把赵景藩放在眼里。

在皇后看来,赵景藩毕竟只是个宠妃之子,天生要辅佐太子的,如此而已。

可一想到这个自己从没有认真看在眼里的宠妃之子,竟有可能取代太子、抢去原本属于皇太孙赵斐的名分地位,皇后便气不打一处来。

而她也没有必要跟瑞王客气。

瑞王进宫才行了礼,皇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瑞王,听说皇上叫你全权统理朝政,这是不是真的?”

瑞王垂头:“回皇后娘娘,确实如此。”

皇后皱了眉:“是吗,这可不是一件轻省差事,你就一声不响地接了?”

瑞王道:“回娘娘,是父皇的旨意,儿臣虽自觉能力有限,但也不愿辜负父皇期盼,只能……”

还没有说完,皇后已经怒道:“你少跟我花言巧语的,朝中有多少能干的大臣,难道就挑不出一个,非得让你去?皇上虽挑了你,你难道不能推辞?本宫看,你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抢走属于皇太孙的东西!”

瑞王不语。

皇后望着他道:“怎么,你为什么不说话?是无话可说?”

瑞王淡声道:“儿臣只是在想,此刻不管我说什么,只怕娘娘都不会听的。”

“那罢了,”皇后冷笑:“你也不用和我多说,你只管立刻去回禀皇上,说你不能胜任,东宫的事务,只交给程侍郎、李少卿他们去做就是了。”

瑞王听了这句,脸上掠过惊讶跟失望之色:“娘娘……”

这户部侍郎程大人,自然是皇后的娘家人。

至于李少卿,则是太仆寺的一名少卿而已,如今却在皇后娘娘口里冒出来,其中原因,却自然是因为他是太子妃的娘家人。

瑞王早收到风声,最近不少人往程家跟李家跑,他们大概都是想把宝压在赵斐身上,所以预先开始铺路。

而皇后跟太子妃大概也觉着赵斐一定可以被继立为太子,如今更乐得自己的娘家人替他们多笼络一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