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剑奇谭三同人)山河永安(75)+番外

作者: Chenyou 阅读记录

文澜阁距离皇宫不远,步行片刻也到了。这条街上主要坐落着一些清贵衙门,例如翰林院、都察院、太学等,文脉一气贯通,自有一股浩然之意。

虽然夏至将近,已不见桃李相映之趣,然而夹道绿树成荫,松涛阵阵、绿竹猗猗,亦多可喜。一条清溪自西向东淌过沿街各衙,泠泠有声。

祖训云:“兵戈不扰读书声”,北洛将佩剑交给门口的守卫,这才跨过门槛走入院中。这里前头是个五进的院子,供人编修典籍,后头曲廊亭榭、水池叠石,俨然一派江南雅韵。

真正用于藏书的阁楼位于方池后正中,筑在地基较高的地方,底下的青石阶常年有人踩踏,显得光亮平整,并无苔痕。

北洛来到近前的时候,恰好见一身穿文官朝服的老人提着衣裳下摆,颤巍巍地迈步走上台阶。北洛于是立即赶上去搀扶。

老人朝他瞥了一眼,呵呵笑道:“有劳殿下了。”

北洛笑道:“您知道我?”

“老臣未入这文澜阁前,也是在太和殿上见过皇上的人。”老人笑道,“殿下模样与皇上别无二致。”

正说着,十二级台阶已经走完。北洛又扶着他跨过阁楼的门槛。

一入阁内,霎觉凉爽,墨香盈屋,书气袭人。

老人这时问道:“殿下来此,是想读哪一卷书?”

北洛环视四周,满目皆书,正愁不知道从哪找起,闻言立即答道:“是《魏史》。”

“那个啊……嘿嘿,还是老臣修得呢。”老人很孩子气地一笑,给他指了一个方位,“从那边上楼,《魏史》在三楼东北角的架子上。”

北洛谢过老人,正欲转身,却又被叫住。

老人指了指北洛腰间悬挂的玉珏,北洛低头望去,见上面不知何时沾了些泥土,在白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老人引了句古诗,颇有些意味深长道,“殿下,留心了。”

北洛用袖子拂去尘埃,闻言只是笑道:“但将心付月,何惧点青蝇。”

老少就此别过。

北洛按照老人的指示寻过去,却怎么都没找到《魏史》,他随手从那架上拿起一卷书,一看封面,顿时乐了。

这是一本汉书,然而底下还有一行字:“玄戈太子注”。

文治、武功是评价一个王朝统治的两个标准,本朝武功之盛毋庸置疑,文治方面,除立国之初修了四百九十六卷的《魏史》外,还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成就。当然,这与本朝立国时日尚短有关。

至于北洛手中这卷《汉书》,自然就是玄戈在文治方面的建树,哪怕他当时是唯一的皇子,也不得不去积累此类政治资本,为日后的皇位铺路。

北洛心里清楚,这所谓的“玄戈太子注”未必就是玄戈本人写的,多半还是当时东宫门下的一些文人的手笔,但他还是忍不住翻开书,捡着那些笺注看了起来。

他们彼此错过最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若有补偿一二的机会,只怕就是此刻。

北洛手中拿的部分正是本纪的最后一卷,也即汉末最后一位皇帝的生平。这位皇帝谥号烈怀,为后世魏朝国君追谥。

仁慈短折曰怀,有功安民曰烈,可见即使在魏人眼中,亦对这位有功却早夭的前朝皇帝多有同情。

北洛翻过一页,见到玄戈写在书中的夹批,观其口吻字迹,必是亲笔所写:“汉家兴亡,非人也,时也。烈怀帝虽有文景之德、武帝之功,然国之气数将尽,万事积弊而不能反,图存尚艰,况驱鞑虏乎!”

紧接着一列字势头突变,由楷入草一气而就,杀伐气焰跃然纸上,看得北洛几乎呼吸一滞:

“胡虏扰我中原百年,若我继位,誓诛之!”

情发于心,字合于道。

这十五字如铁画银钩,凌厉刚劲,不拘笔法,将不平之心一抒到底。

好半晌后,北洛才掩书释卷,在心里笑道:这不是能把字写好的吗。

放下《汉书》,北洛接着去找《魏史》,想来也许是那位老臣年纪大记性不好,竟给他指了个错误的方向,北洛花费许久才在三楼的另一个架上寻到。

《魏史》卷帙浩繁,饶是北洛见到整整四百九十六卷书排列在自己眼前,也不免有头晕目眩之感。

还好北洛心中有数,只挑出魏朝末年的列传部分,将其余全部撇开。他读书很快,几乎一目十行,即便如此,等他翻到想找的那一页时也已黄昏落尽、华灯初上了。

藏书阁内禁燃火烛,北洛只能来到窗前,借着当头的月光辨认上面的字。

待他看清上面的内容,霎时犹如当头一棒,眼冒金星。

“韩乐字肃之,宣州人。少才闻于乡里。年十七,中进士,任翰林待诏。……建安三十年,明师攻入魏都,殉国死,卒年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