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嗣子荣华路(1128)

作者: 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至于弹劾的对象是祝有量,还是另有其人,这就不知了,且在此刻也显得不那么重要。

然祝有量自然不是省油的灯,知道有人要设计陷害他,哪里还肯坐以待毙?可就在他想对策之时,于筹突然暴毙了,这对他祝有量很是不利。

祝有量算了算日子,猜测此事一定在京城被传开了,倘若再叫于筹暴毙的消息传回京城,那就成了他杀人灭口了,于是他便想将此事给暂时隐瞒下来。

可背后之人既然是将计就计,怎会容他有翻身的机会?于是这下人拼死逃回京城,状告祝有量之事就发生了。

杜尘澜捋了捋,觉得这般才合情合理,算是一环扣一环,十分紧凑。

于筹的死是否是摄政王下的手,这不得而知,然而他的死却让祝有量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会难以翻身。

反正以他对摄政王的了解,之后的事绝不是摄政王下的手。

杜尘澜转身,去了书房。他从暗格中那处一张羊皮纸卷,将其摊开放在了书桌上。

从上至下,按照官员的品级和所属衙门,杜尘澜做了个详细手札。朝中人物的关系网他也罗列其中,目光在于筹的名字上停留片刻,目光下移,他看到了于钱的名字,不禁沉思了起来。

于筹祖上是书香世家,只是后来族中人丁凋零,又没有出息的后辈,因此算是家道中落。

于筹父母早逝,家中只剩下祖父和弟弟,三人相依为命。说来于家一门双进士,也不算辱没了于家先祖的名声,然而那弟弟却只是得了个同进士出身,比起于筹来还是要差些的。

那个弟弟,就是于钱。

在一个月前,还是知县的于钱接到吏部的调令,升为了从五品通判。一个连续三任不曾挪窝的知县,通判这样的官职可有不少官员候缺,轮得到于家这样已经没落的家族?且还只是个同进士出身。

想必于筹已经投靠了摄政王,否则于钱那通判的官职从哪儿来的?这么看来,最后一封奏折的内容,就是摄政王所需要的。既然如此,那摄政王又有何必要杀于筹呢?

这是杜尘澜的猜测,在此之前,或许摄政王才刚刚知道淮安侯府要与祝有量结亲,还未来得及改变计划呢!

他担心的是,倘若在此情况之下,皇上还有意要保祝有量呢?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祝有量千不该玩不该将于筹暴毙的消息瞒下,但不瞒下,便是现在这种情形,留给他准备的时间更短。因此,根本就无解。

“于筹之死,又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杜尘澜呢喃道。

“大人!宫里来人了,皇上急召您入宫!”孙管事匆忙来到书房外,对正在沉思的杜尘澜禀报。

第九百零十章 急召

杜尘澜皱眉,原本是打算陪着钱氏去珞叶寺还愿的,谁承想宫里急召,他怕是去不了了。

“去和惜秋知会一声,我赶着去宫里。既然在珞叶寺订好了厢房,那就找几名护卫陪着太太去一趟,我从宫里回来再去接她。”

杜尘澜吩咐了一声,他知道钱氏很想去珞叶寺的法会,既然定好了行程,还是别打乱了。

檀香充斥着整个御书房,周绵缩在角落里大气不敢喘一声。这两日皇上的心情不好,连他伺候都得小心着些,就怕惹了皇上不快。

皇上望着摊开放在面前的奏折,心思却早已不在此处。半晌之后,他忽然放下朱笔,深深叹了口气。

真假账簿一事他没讨到多少便宜,倒是惹得摄政王急了眼,开始狠狠报复回来。

于筹死了,是谁下的手?难道真是摄政王吗?然而他怎么觉得有些不对?

驿站传来消息,于筹最近半年一共上奏六封奏折,然而朝中根本毫不知情,到底是谁将奏折瞒下了?又真的是侯周云瞒下的吗?

皇上将京中所有官员都想了一遍,竟然发现无人能值得他信任去办此事的。不是能力不足,就是非他一脉的官员,他不禁觉得有些悲哀。

他想起了圣母离开宫中之前对他说的话,若想成事,杜尘澜或许是可行的。

“启禀皇上,杜大人求见!”四喜的声音在御书房外响起,打断了皇上的沉思。

“快让他进来!”皇上紧皱的眉头依旧没舒展,但语气却十分和缓。

“杜大人!您慢点儿!”四喜在前方引路,间或转头看一眼杜尘澜的腿,脸上隐藏不住的关切。

“无妨!有劳!”

冷淡又疏离的声音在他耳旁响起,四喜闻言立刻回过神来,这里可是御书房,万万不可关心则乱。

“臣杜尘澜恭请皇上圣安!”

皇上看着跪在眼前身子单薄的少年,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