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教科书中的朕(178)+番外

作者: 渲洇 阅读记录

苏徽忽然记起了那卷放在榻上的《明史》。几天前他在赵游舟的房间里也见到过同样的书。

宫内的每一本藏书都有特殊的标记,那卷《明史》是从文华阁借出来的。先到了赵游舟手里,然后再经赵游舟之手,献给了嘉禾。

嘉禾为什么要看《明史》?苏徽记得嘉禾小时候就读过廿二史,她感兴趣的是相对遥远的先秦与汉晋,与夏朝相距时间不远的明代并不十分得她的青睐。她也就在曾经赵贤妃得宠的时候看过两眼英宗钱皇后的传记,感慨了一下做国母的不易。

明史、武宗、嘉禾近来诡异的行动、坚持要出宫的想法……这些在苏徽的脑中串联,忽然就形成了一个了不得的猜测。

荣靖穿着一身铠甲,站在高处,眺望着夜色之中的固安城。

回到京师差不多已有半年,习惯了锦衣华服,重新披上甲胄的时候,荣靖略感到了些许的不适,也不知是铠甲变沉了,还是她变娇贵了。

这一次的永平之行,荣靖猜不透背后的深意。她看着嘉禾长大,小时候的嘉禾心里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是个狡猾的小姑娘,如今狡猾的小姑娘成了高深莫测的帝王,孤独的坐在帝座上,俯瞰着天下苍生,而荣靖是苍生中的一员。

但是在出行前,杜银钗曾经隐晦的暗示过她,这一次的永平之行,于她们姊妹二人来说都是一场机遇。

机遇……荣靖思索着这两个字。

夜风吹拂着高楼的灯笼,四周安静无人,唯有胡乱摇摆的影子陪伴在她的身边。眼下大约已是午夜,荣靖并不想去休息。她的身份是长公主而非锦衣卫的指挥使,可她还是坚持一路上着铠甲,与卫兵们一同行动。一则是为了重新拾回从前在行伍之中的感受,二则是为了保护她那个脆弱而又任性的妹妹。

在她的视线中,所有守在天子居处旁的护卫都井然有序,今夜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可以打搅到天子的安眠。正当她稍稍放松了紧绷着的神经的时候,她听见了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来的是她安排在嘉禾身边的带刀卫士,他匆忙奔来告诉荣靖,皇帝不见了。

夜晚的安宁被打破,华美园林中的名花被披甲人的战靴践踏而过。皇帝失踪的消息根本隐瞒不住,一切都乱了套。

就当所有人都忙着寻找皇帝的时候,赵氏兄弟悄无声息的摸到了马棚旁。这里没有多少人,只能远远的听见一旁的喧闹。

“你们在做什么?”然而黑暗之中忽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火石摩擦点燃烛火,苏徽举着烛台,冷冷的看着他们,“半夜来偷马,你们要去哪里?”

赵氏兄弟沉默不语,平日里看着温和的苏徽此刻气质凌厉的让他们不敢直视。

他们沉默着齐齐后退了一步,露出了站在他们身后,那个披着深色斗篷的女人。

“陛下……”苏徽叹息,“果然是陛下。失踪、出走这样的戏码陛下在白鹭观时已经玩过一次了,现在还要再来么?”

“你什么时候猜到的?”嘉禾将兜帽摘下。

“陛下的目的地不是永平,而是宣府对么?临近大同的宣府。”苏徽不答,继续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朝中没有人同意陛下增兵大同的命令,陛下就干脆自己去到那里。您是万乘之尊,您在哪里,哪里便有千军万马。您这是在用自己做筹码,逼迫内阁增兵大同——好个‘天子守国门’。”

嘉禾听后默然,不说他猜的是对是错,只是朝着他歉疚的笑了笑。

第101章 、

在急速行驶的马车上,嘉禾颇为无奈的看向一旁昏迷着的苏徽。

如苏徽所猜测的那样,她就是要亲自前往“九边”之中邻近大同与京城的宣府,她已决意亲自站在直面胡人的前线,逼迫犹疑不定的内阁增兵大同。此行凶险,也许她会死,也许会赢得战功与威望。这将是她的机遇,也是拯救数万即将遭到胡虏□□的数万百姓的机会。

这些天她一直在读明朝武宗皇帝的本纪,那个以荒诞昏淫而闻名的君主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曾瞒着臣子独自越过边关,迎击屡次犯边的蒙古人,以天子之尊冲锋战场,亲手斩下敌军头颅。此战后来被称为“应州大捷”,之后与他交战过的蒙古人数十年不再犯边。

嘉禾自认为不及明武宗,她过去十多年一直是养于闺阁之中的公主,她能做到的最大程度就是赶去宣府。但她的这一决定不会被太多人认可人,她只能借着前去永平的机会,效仿前人。

没有人猜到她的计划,明武宗那样行事不羁的皇帝千百年出了一个也就够了,大部分人都没有料到当今帝座之上的女皇也有武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