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教科书中的朕(389)+番外

作者: 渲洇 阅读记录

“是。”

嘉禾没有再说话,只是攥紧了双手,用掌心的刺痛压抑怒火。

“那是陛下的侄儿,大夏的皇族。”方延岁说:“这世上最可靠的,莫过于是宗族血亲。上古荒蛮之时,人因血脉而结成部族,方能一步步壮大,与野兽夺食,与上苍争生机。民间说多子多福,便是希望一个家族能枝叶繁茂,相互扶持。皇族人丁寥落,陛下孤立无援,一旦遇上不测风云,便有社稷倾覆之祸。”

“你以为,朕会杀了那个孩子?你以为,你将那个孩子的存在说出去便是保护了他?”嘉禾冷笑,“方延岁,你这是要谋朝篡位!”

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犯下此罪者,九族不得免。嘉禾抛出这句话的时候,方延岁的眼眸一瞬间变得空洞,他不再说话,只是凄然的垂首。

嘉禾不打算这么放过他,她从书案后走出,来到了方延岁面前厉声质问:“你敢说你没有半点大不敬的心思?皇族、血亲?呵,君不见汉时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祸?方延岁,你不是在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你是对朕不满,想要用那个孩子来取代朕。又或者,你并没有推翻朕的决心和狠厉,但你希望能用那个孩子来牵制朕,让朕时时刻刻而都处在被夺位的恐惧之中,不敢肆意胡来。当然,你也是男人,你在乎姓氏的传承、阴阳之尊卑,你虽然为朕驱使,但心底里却还是渴望同性的帝王。就如同武则天年迈之时,群臣一定要让她还政于李氏一样,你不愿看着若干年后朕生下来的外姓子孙即位称帝,一定要找回周氏的后裔来坐这龙椅——方延岁,朕说的对吗?”

一连串的诘问过后,大殿寂然无声,方延岁额头上的血一滴滴的落下,他闭上眼睛,算是默认了自己的罪行。

“朕有时候真不明白你。”嘉禾如同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眩晕的感觉袭来,让她几乎站不稳,只能扶着殿柱,“朕十六岁的时候选御前翰林,那时你十三岁,你是那些年轻士子中最年轻的,却也是最忠诚的。那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因为朕是女子而心中不服,唯独你是个例外。可是现在,延岁,现在的你为什么要站在朕的对立面呢?”

方延岁却说:“陛下,臣的心意始终如一,这些年从未变过。”

他是彻头彻尾的儒生,讲究忠君爱国。无论做皇帝的是谁,他都会效忠,可如果所效忠的皇帝做出了与他的理念相悖的举措,他便会激烈的抗争,甚至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这便是他的“大义”。

“行刺周福寿的那批人,是谁派出的?”嘉禾问道。

方延岁惊讶的抬头。

“不是朕。”嘉禾疲倦的答道:“朕没有精力在这种事情上与你扯谎。”

这便是这桩案子中最诡异的地方了,方延岁是下定了主意要保护周福寿的人,断然没有可能去害他,从方延岁口中知道了周福寿存在的臣子,也没道理要杀这人,最有作案嫌疑的嘉禾偏偏又否认了此事。

“所以朕要问你,你究竟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多少人,他们中有谁是最有可能谋害周福寿的?”

方延岁沉吟了许久,并没有回答嘉禾的问话,而是说出了一个名字,“赵游舟。”

这是最有可能杀害周福寿的人,即便嘉禾没有下这样的命令。

赵游舟是个疯子,这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承认的事情。

现在赵游舟的下落还未找到。

死里逃生的周福寿是在沧州官僚的护送下往京城方向赶来,而赵游舟身在何方,却无人知晓。

待到方延岁被董杏枝带了下去之后,赵游翼从屏风后大步走出,噗通一下就跪倒在了嘉禾的脚边。

“你起来吧。”嘉禾说:“朕如果真的不信任你兄长,便不会让你在后头听着。你观察了方延岁这么久,他刚才说的是谎话还是真话,你看出来了吗?”

赵游翼答:“臣观其神态目光,他所说的那些,大约都是真的……可臣不信兄长是杀人凶手,臣愿以死证明兄长清白。”

嘉禾被气得笑了出来,“一个个的,都拿命来威胁朕……有个人劝朕仁慈,让朕设法发挥每个臣子的用处,而不是一味的杀戮。朕愿意听他的话,暂时收敛脾气。否则你们这些不让朕省心的,一个都活不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

见赵游翼面色沉重,嘉禾放柔了声调,“朕是真的信任你们兄弟。你们十一二岁的时候便来到了朕的身边,这些年帮了朕那么多事情,朕如果轻易怀疑你们,岂不是寒了你们的心。”

“那万一,真是兄长呢?”话说到这里,赵游翼反倒害怕了。

“游舟行事偏激,也有朕的责任在其中。如果真是他杀的人……你放心,群臣问罪的时候,朕会护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