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教科书中的朕(467)+番外

作者: 渲洇 阅读记录

他曾经听另一个自己说过,嘉禾没有善终,在几乎所有的时间线里,她最终都逃不过青年早亡的命运。可是如果现在真的是端和三十六年,那么她应当已是年近半百,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可是个老太太了——想到这里苏徽就忍不住笑了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欣喜。

他急着想要见她,却又在眺望紫禁宫阙之时迟疑,最终他选择了漫步在热闹的长街,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谈话,一边朝着宫禁的方向靠近。

这一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人与新奇的事,比方说他看见了女人也能抛头露面行走在朗朗乾坤之下;比如说他看见几个士子在茶摊或是市集空旷处口若悬河的指点古今,宣扬自己的观念主张却无人会予以阻止或嘲弄;比如说他看见士农工商和睦,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都衣着整洁,精神奕奕。

这的确是个盛世,她不仅仅坐稳了皇位,还将这个世道一手打造成了她自己曾经所期许的样子。这很了不起。

通过这一路上的耳闻,苏徽可以确信,这个端和女帝,应当就是个他所认识的那个周嘉禾。

但同时他也听说了,她至今没有婚配,身边就连个走得近的男人都没有。

所以说,他原来并没有陪在她身旁么?是他对这个时代感到畏惧,所以最终还是逃回了二十三世纪?还是因为他的身体在这个时代无法长期停留,所以不得不回去?还是说,在这个时空里他早就不幸死去了?

苏徽悄悄将手伸进口袋,握住了那支储存了血清的试管。他还没来得及将血清注入,但他现在就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算了,先不管这些了。去见嘉禾才是最要紧的。

在前往紫禁城的路上,他顺手又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报纸这个概念还是很多年前苏徽告诉嘉禾的,没想到她居然真的把这一理念给实践了。

街边卖报的小少年在收到苏徽递来的夏朝铜板时露出了为难之色,苏徽这才知道这样的货币早就已经过时。不过好在那少年也是个厚道人,直接送了苏徽一份被泥土弄脏了的报纸,这才让苏徽如愿知道了近日的新闻。

报纸的头版说的是内阁对立储的争论。嘉禾未婚无子,并且在十多年前长姊助她铲除逆贼李世安之时就许诺了百年之后会将皇位传给荣靖。不过荣靖比她年长许多,这年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怕是等不到这个妹妹老死,自己就要先去见前些年病逝的敬武太后杜银钗了。

不过荣靖还有一子一女。早些年她与自己的驸马聚少离多,端和八年后战事平息,她总算与杜榛过上了寻常夫妇的生活。

她的长女与次子皆是随母姓周,嘉禾想要立其中哪一个来承袭国祚都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只在于那两个年轻人都十分优秀,各有各的长处,因此内阁之中才会对储君的人选争论不休。

此外报纸上的另一则新闻就是,嘉禾今日将会去往太学,听那里的学者辩论经世致用之学与理学的优劣。

这下好了,不用想办法混进皇宫了。苏徽心想。

现在他庆幸的是自己在离开二十三世纪之前,为了潜入科研大楼带足了工具,隐形装置在现在还能启用,他愉快的掩盖了自己的身形,然后踏上了前往太学的道路。

老年嘉禾对太学的重视程度让苏徽惊讶,毕竟青年时的她最是厌恶儒生。不过她倒也不仅仅是重视太学,各地的州学、郡学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下拨。四帷学在端和八年的李世安之乱中被焚毁,后来也得到了重建。女学也陆陆续续在各地修起。总之现在整个国家的读书人仔细算一算,数目还不少。当年苏徽和她说过“义务教育”这个概念,她记下来了,毕竟努力的在践行这一目标。

太学之中定期会有辩论召开,嘉禾不轻易打压某种学说,任由士人们自行论道。偶尔有士子为博声名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也能好脾气的听着。

苏徽穿行在身着朱子深衣的士人们之间,等了没过多久之后,他见到了嘉禾。

女皇的架子并不大,仪仗简朴,随行的侍从除却锦衣卫之外,便是一些她惯用的近臣——苏徽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御前翰林,当然,现在陪侍在她身边的这些人,他一个都不认识,而那些近臣中有不少是女人。董杏枝似乎是在前些年告老还乡,据报纸上的消息说,她晚年过得不错——这很好,在很多条时间线里,董杏枝的结局都是为了嘉禾而死,当年嘉禾救过她,她最终将自己的命也还给了她,终于有一个时空的董女官能为自己而活,苏徽也感到欣慰。

仗着有隐身装置干扰他人视线,苏徽壮着胆子走到了嘉禾的面前,细细的端详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