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炮灰她只想种田(穿书)(22)

作者: 朱牛宝宝 阅读记录

离最近的小镇叫望归镇,直属天河城管理。

叶青的身上还有铺子的书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效。

据祝安说,铺子所在的街离城中心有点距离,在离城门不是很远的街上。一切都等他回来再说,他们几个走路去的话要累死。

从天河城到平安村,马车的话要将近大半天的时间。还是路况好的,不好的要更久,这是叶青听祝安说的。

从城里到镇上有官道,到村里就没有了。好在平安村离镇上不远,走路也只需要半个时辰。

在广袤的北疆,算起来叫做很近的了。

牛车的话可能一天都不一定到得了,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最多没那么累,还可以拉些东西,总体比人走路好。

幸好这个朝代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限制,比如说,不许普通人家用马车。

否则叶青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从路途遥远的京城回到北疆,也许就咸鱼一样懒得挣扎,坐等横祸降临吧。

不过自己的性格不会允许这样咸鱼等死的,怎么样都会离开王府和玛丽苏女主远远的才有机会保命。

☆、落户

第三天,祝安回来了。

祝安回到平安村,发现曾经的大村子,破败的房子空荡荡的,一片萧条的景象。几百人的村子,现在回来的不足十户,也不知其余的是在别的地方安家还是没了。

村里的田地野草长得比人高,只有离那些有人家的地方稍微好点,有人耕种,不至于荒着。

看到有马车进村后,离路近看得见的人家好奇地看着是谁。经过仔细辨认后,认出了祝安。

热情地和他攀谈着,一路跟随到祝家。离祝家最近的屋子里的人家也回来了,是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

据他们说是老人的孙子,是儿子和儿媳在逃亡安顿下来后生的孩子。

男孩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像正常七八岁的小孩一样。大大的眼睛,机灵地转动着。

在儿子儿媳意外去世后,老夫妻就带着男孩一路流浪回到村子里,艰难地生活着。

早两年多前,官府发有救济粮,日子才好过一点。他们年龄大了,干不了太多的农活,勉强不饿死。

村里回来的几户人家都是差不多的条件,勉强混个温饱。

相比当年好多了,最少不用担心时刻会丧命。只是村里的老伙计们,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十几年不住人,祝家的房子也很破败,但是相对村里的而言,好多了。

回来的人家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房子更好而跑来住,在他们心里,村里的人只要活着,迟早会回来的。

占着别人的房子算怎么回事?他们做不出来。看吧,这些年来都回来好户几家人了。以后,他们的村子会越来越热闹的。

住在村口边跟过来的那家人姓李,只有爷爷和一个孙子,孙子今年二十岁了。

老夫妻姓林,村子里杂姓多,不像有的村子只有一两个姓氏。当年村里有近十个姓氏的,姓祝的只有他们一家。

他们告诉祝安村子里的事,老夫妻一家是回来最早的一家,所以村里的事都知道。

在两家人热心的帮助下,祝安收拾了两屋子住人,将院子里的杂草清理掉。

就着带回来的锅具和食物,简单地做了一餐招呼几人一起吃。

邻居们本来要推辞的,祝安说了,祝家只剩下一个小姐。以后需要大家帮忙的时候还多,如果推辞,日后都不敢麻烦他们了。

几人想想有道理,一个村的,能活着回来都是福气,大家互相帮忙,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天,祝安去背了一些干柴回来,等小姐回来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从院子边的水井里打了些水上来,装满厨房的大水缸。他们当年走之前,将井口盖了起来,打开水井还是干净的,没掉有杂物和树叶进去。

其它没收拾的屋子,只能等接小姐回来后再慢慢收拾了。

房间一起有十多间,不是一两天能整理得好的。还有漏水的屋顶也要补瓦片,琐碎事太多了。

第三天祝安就赶着马车去城里接人了。

听完祝安的安排,叶青频频点头。心里高兴,幸好有他们,安顿好后,一定要去衙门将他们一家人恢复成良籍。

这里的律法规定,奴籍的人,除了充做官奴的人外。在主家同意的情况下,去衙门消掉奴籍换成良籍就可以了。

休息了一晚上后,祝安赶着马车带几人去看铺子。当年买的时候,那四间铺子是连在一起的。

到了目的地,叶青没有下马车,只在车上看了一下。

铺子是两层的木房子,听祝安说后面还有小院子和两个房间,院子里有水井。住在这里完全不是问题,一般做买卖的人都是住在后院的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