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炮灰她只想种田(穿书)(44)

作者: 朱牛宝宝 阅读记录

“二皇子这个提议很好,是不该让世人忘记了英雄们的付出。”有大臣出列道。

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有精明的大臣知道后面或许有什么也不好跳出来说不好,谁敢说不好?良知呢?好!没有良知,那还想做官吗?

众人都附和着说好,是应该要给英雄们立碑。有人说最好是加大牺牲了的将士和伤残的军人们的抚恤金,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很多普通的士兵伤残回乡后,都无法好好地生活,那点点的抚恤金根本是杯水车薪。不能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得不得生活的保障。加大抚恤金是对他们稍微好一些的安慰,否则日后再有战争,还会有人愿意上吗?

可是加大了抚恤金,就会加大了户部的支出,有人就不干了。

天盛周边不是除了被赶跑的匈奴就没有其他的国家了,每年不大不小的边界纷争就不少,起冲突就会有伤亡,这样要多支出多少啊?

眼看大殿上又要吵起来了,皇帝举了举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鉴于国库空虚,是以,这次除了抚恤金由户部日后拨款外,建立英灵碑的钱财,老二率先做了表率,决定捐一万两银子用于建英灵碑和北疆的建设。”

“老二起了头,朕这个做父皇的不能落于人后,所以,朕决定用朕的私库捐十万两银子。爱卿们应该知道,战后的北疆,满目疮痍,重新建设需要无数的人力财力。”

“爱卿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一下你们的慷慨之情呢?”皇帝一脸笑意地看着大家。

太憋屈了!什么慷慨之情?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什么好名声都让二皇子得了!他们还要荷包大出血!

“噢!对了,届时,朕会让人刻一块功德碑,只要捐一百两以上的都可以碑上有名字,让大家都知道各位的善心。”

什么?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要是自己捐少了,那不被死对头嘲笑死了?多了的话到时候被查怎么办?这得好好斟酌斟酌才行。

“皇上,既然是捐钱,那能不能号召民间的善心人士也来响应一下呢?”户部尚书心头一动提议道。

“好!好!爱卿这个提议甚得朕心呐!捐款这事就由爱卿和贤王共同负责。”

“皇上,臣请求和李尚书贤王一起为皇上分忧。”

“皇上,老臣也请求为皇上分忧。”

一时间,众人纷纷出列表态。

果然,自古财帛动人心。不说官员们的捐款,单单是民间的就会是很大的一笔巨款。富豪们有机会在高官面前挂一个名字让大家眼熟,日后的好处自然不会少。

即使没能搭上线,最起码在世人面前自己就能搏一个好名声。捐得越多,名字就越前面,还怕日后赚不回来吗?

捐款的告示在各州府贴出来后,果然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不光有官员和富商,还有不少的普通老百姓,皇帝听后龙颜大喜。除了夸奖牵头的二皇子外,还夸奖了努力奔走办事的人。

巨款面前,皇帝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各点了三方势力出来负责这些拨到北疆的款项,贤王做总负责人。既然无法杜绝有人偷偷做手脚,那么,手脚做了总要办实事出来,贤王就起到了监督和震慑的作用。

贤王是一个正直的君子,贤王府里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数不清的钱财,他不会也没必要去吃这个钱。

他,就是最好的监督人选。

皇帝开始启用贤王了,天,真的变了……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与叶青无关,她正在发愁庄稼的事呢。

自己以前是跟奶奶一起干过农活,但是有很多她只是一知半解。这里没有农药,要是水稻发病,她也只能束手无策。

秧苗是长势良好没错,比村里人的都明显长得好。插下去一个月,差距就更加明显了,村民的稻苗弱小,她家的壮实。

家里人现在天天都是围着这些庄稼忙,有人负责拔草,有人负责锄草来烧作肥料使用。在大家的努力下,庄稼长得非常好。

叶青每天都要去田里走走,特别是她的试验田。

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和别的有差别,里面是整成一垅一垅的。中间是一条三四十公分左右的水沟,田里的水没到膝盖深,方便养鱼。

叶青养的是鲤鱼和鲫鱼,她蛮喜欢吃草鱼的,害怕草鱼会啃秧苗,所以不敢养。

不知是因为养有鱼的原因,还是她将更多心思放在试验田,这里的水稻比那边的长得更好。种子是一样的,种法上有一些区别,没想到差别还是挺大的。

等收成后,再对比一下,如果养鱼一起水稻确实更好,那她以后的田都这样种。可是鱼多了吃不完怎么办?难道拿去卖?好像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