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华撩乱(286)+番外

“你已经想好了?”皇帝问,“非虞氏不娶?”

“正是。”

“她值得你做到这般,带到大庭广众之前,如王妃一般示人?”皇帝道,“可知那些贵胄朝臣,会如何看你?”

萧寰道:“此事,自寿阳侯将女史无辜牵扯出来,便已经无可避免。”

皇帝看着萧寰,道:“这婚事,朕若是不许呢?”

萧寰怔了怔。

只见皇帝并无开玩笑的意思。

“未知父皇何有此念?”萧寰问道。

“你可还记得临淄贤王?”皇帝反问。

萧寰道:“儿臣记得。”

“你如今所作所为,与他何其相似。”皇帝道。

萧寰的目光微微动了动。

临淄贤王,是萧寰曾祖父宣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和萧寰一样,母家出身平凡,但因为能力出众,在朝中颇有威望。临淄贤王没有继位之心,他的父亲肃皇帝曾经打算给他娶一位出身高门的王妃,但临淄贤王却自己看中了一位小吏家的闺秀,向肃皇帝求娶。肃皇帝疼爱这个儿子,最终应许了。

而后,肃皇帝去世,宣皇帝继位,临淄贤王兢兢业业辅佐兄长,却并未唤来宣皇帝的信任。在临淄贤王三十岁的时候,朝中出了一桩谋反大案,有人借机构陷临淄贤王,宣皇帝就将他下了狱,不久之后,在狱中暴毙。

此事,就连宫中的密档也记叙得十分含糊,只说病死。后来真相大白,宣皇帝为这个弟弟平反昭雪,赐谥号为贤,又处死了诬陷者,将此事了结。但无论朝野,都对临淄贤王早逝感到可惜,并对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而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萧寰不愿继位,将来无论何人登基,他的处境都有可能与贤王一样,当下的风光便成了新君对他忌惮的理由。

“未知父皇之意,此事与儿臣的婚事何干?”萧寰问道。

皇帝道:“你可曾想过,若贤王所娶之人出身高门,临淄贤王会如何?他连入狱也不必,便可从这灾祸之中脱身。”

萧寰不解:“未知父皇此言怎讲?”

“高门之所以为高门,其意义并非在于出身,而在于其人望。无论何人称帝,朝中的门阀世家皆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反之,任何想独立于高门之外,却人望实权并重之人,皆为高门所不容。”皇帝道,“故而贤王自从推拒了高门的婚事,便已自断一臂。而宣皇帝猜疑他之时,为贤王劝谏者甚少。”

说着,皇帝浮起些讽刺之色:“相较之下,可想寿阳侯。朕将他投入狱中,隔日之后,半个朝廷的人都来为他求情。何故?袁氏靠着联姻,笼络着半个朝廷,朕哪怕只是想动袁广,牵扯也甚大。这般道理,你当明白。”

萧寰看着皇帝,一时没有言语。

这大约是他重回京城以来,皇帝对他说过的最重的话。

皇帝道:“你每每领兵征战,必先考虑后路,何以对待此事如此不智?”

萧寰沉默了一会,却道:“若父皇反对这婚事,理由只在于虞女史出身,儿臣以为大可不必。”

“哦?”皇帝道,“怎讲?”

“将来无论何人称帝,所忌惮的,皆不过儿臣手中兵权。”萧寰道,“朔方兵权是朝廷的,儿臣自会交还,无所怨言。若新君仍不放心,儿臣也可让出王位,做一个乡野庶民。”

皇帝看着萧寰,目光深沉。

“你甘愿做这些,便是为了那女子?”他问。

“并非全然是为她。”萧寰道,“父皇知晓儿臣心性,儿臣对朝政和富贵一向无意。”

皇帝没有说话。

片刻沉寂之后,他缓缓开口:“你还在想着你母亲当年的话,以为逃离了这宫中便可无忧无虑了,是么?”

萧寰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到母亲,略略一怔。

“此事,与母亲无关。”萧寰道。

皇帝露出淡淡的苦笑:“你母亲总在为你担忧,只想让你安安稳稳,殊不知对于宫中生长之人而言,安稳二字才最是奢侈。所求一事,便有一事的代价,就算朕想给你,亦不可免。”

萧寰望着皇帝,有些不明所以。

皇帝却没有再多说的意思,长叹一口气,摆摆手。

“罢了,”他说,“你与虞氏之事,朕自会应允。莫让外面的人等急里,出去吧。”

虞嫣心里叹口气。

在那边,虞祥看不上萧寰。

在这边,大长公主看不上她。

他们两个算是扯平了。

之前在大长公主府里,萧寰和王熙一前一后帮虞嫣打着掩护,虞嫣以为顺利过关。现在看来,并没有这么简单。萧寰说得对,沁阳大长公主不是华阳县主,并非她三言两语可以糊弄过去。

虞嫣也不打算再把圈子绕下去,望着沁阳大长公主,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