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华撩乱(584)+番外

亲人将来也陷于那凄苦的境地么?”

伏衷在戴暄帐下用事多年,也有忠君之心,本不想掺和广陵王和梁王之争。

但听得叔父提起自己的父母家人,他犹豫了。

“侄儿在此,乃是为了护卫圣上。”伏衷道,“欺君犯上之事,恕侄儿宁死不肯。”

“怎会欺君犯上?”叔父笑了笑,看着他,“你好好想一想,圣上的皇子,除了陈王、广陵王,便只剩下梁王。前二者若除去,圣上还能将这天下给谁?”

伏衷沉默了好一会,终于道:“叔父要侄儿如何做?”

“你不必做许多。”叔父不紧不慢道,“我听闻,广陵王在行宫之中,还放着几百亲卫守着圣上。你手中有上万人,解决他们,应当不难。”

……

耳边又传来那若有若无的嗡嗡声,伏衷决意不再理会。

他想着那天叔父说的话,望着头顶灰白的天空,少顷,深吸口气。

*

行宫中的日子平静而安宁。

夜里,几根儿臂粗的蜡烛在烛台上静静燃烧,将宫室内照亮。

皇帝戴着眼镜,倚在软榻上翻着萧寰给他留下的书本。

此书名为《资治通鉴》,厚厚的一大本,在皇帝修长瘦削的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不过皇帝却似乎毫不介意,每日无事就坐在榻上看,似乐在其中。

蔡瑜拿着仪器,给他测血压和心率。

皇帝已经习以为常,由着他摆弄,眼也不抬。

“陛下,”蔡瑜道,“可想吸一吸氧?”

皇帝

颔首。

蔡瑜于是又将充好电的制氧机拿出来,给皇帝把管子戴上。

内侍张茂在一旁看着,仍觉得神奇。

前个月,他和蔡瑜一道保护皇帝,在赵氏姊妹的帮助下藏在田庄里,躲避袁氏的追捕。幸好广陵王及时赶到,将皇帝接了出来。而后,皇帝说要跟着那位虞女史去治病,与他分道扬镳,带着蔡瑜离开了。

上个月,张茂遵照皇帝的旨意,在广陵王身边辅佐,东奔西走。而每每想起皇帝,他都牵挂不已,不知道虞女史那所谓治病的地方到底是稳妥不稳妥。且皇帝病恹恹的,每个人都觉得他已经时日无多,连蔡瑜都已经听天由命,难道还有人能治得了么?

所以当他听到皇帝到了巨鹿行宫的消息,即刻星夜从并州的大营中赶来,昨天刚刚到达。

如今的皇帝,当真教他又惊又喜。

虽然蔡瑜告诉他,皇帝的病只可缓和,不可根治,但在张茂看来,皇帝当下的模样已经是好转了太多。无论气色还是精力,都已今非昔比。

“陛下,”张茂虽然高兴,但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已经看了一个时辰,还是歇歇吧。”

“不妨事。”皇帝一边翻书一边感叹,“这司马光当真是个妙人,写史如戏说一般,如这南齐之事,所述人物言语多有凭空捏造之嫌,却无一不在要点之上,倒也可看。”

张茂知道这所谓的南齐,指的是文皇帝之前的朝廷。不过他

从未听人这么叫过,大齐就是大齐,没人会将文皇帝北伐之前的朝廷单单拎出来说。

故而皇帝如今这般自然而然地说出来,难免让张茂有些错愕之感。

他知道,皇帝手上这本书和那些神奇的仪器,都是从虞女史那里带回来的。那个地方究竟是个什么去处,着实是让张茂好奇。

正当心里转着念头,外面有人禀报,说广陵王大营中来了奏报。

皇帝随即让使者进来。

那使者显然是一路加急紧赶,向皇帝行礼之时,大汗淋漓。

张茂忙从他手中将密函接过,呈与皇帝。

皇帝将那密函看一眼,将闲杂人等,连同蔡瑜都摒退。

殿中只剩下他和张茂两人。

“这两个月来,卿熟知大小军务,已非旁人。”皇帝放下书,道,“朕累了,卿来为朕念一念吧。”

张茂应下,打开密函。

里面有两卷帛书,第一卷 ,是陈王的上表。

那里面,将谋反的前后责任都推到了梁王和周氏的身上,还列举出了周氏的许多劣迹,包括谋刺广陵王。

纵然张茂跟随皇帝左右,知道许多事的内幕,如今看到这表奏,仍然吃惊不已。

“去年殿下遇刺,竟是梁王主使?”他忍不住道。

皇帝神色无改,道:“念下一份。”

张茂又依言拿起另一张帛书,才打开,面色陡然一变。

“广陵王……广陵王遇刺……”他惊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薨了!”

皇帝目光微微一闪,却仍旧平静

“如此说来,朕须得准备了。”他说。

“准备何事?”张茂忙问。

皇帝没答话,却向殿外高声道:“少钧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