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喜欢你(21)

作者: 八口小锅 阅读记录

“是孝敬您的,但您不是不受嗟来之食么?”窦忆慈瞥他爸一眼,一脸如出一辙的嫌弃:“我给您支一招,把您那些做菜的手艺都传授给我,就算抵了。”

窦宝泉看外星人似的看他亲儿子:“你干嘛?抽哪门子疯啊?”

窦忆慈也不解释,只一个劲儿催他:“快快快,从今天开始,每天三道菜,您做我看着,我给您打下手。”

“嘿?”窦宝泉来不及拒绝就被窦忆慈不由分说拽了过去,面对着一盆又是菜又是肉的,只好不情不愿地穿上了围裙。

窦忆慈站在一边,看窦宝泉动作麻利,洗菜备菜,烧油热锅两不耽误,土豆切得跟他头发丝儿一样细,突然没头没脑问了一句:“您知道煎鸡蛋用橄榄油不容易溅吗?”

“油热了还得倒掉,关小火煎。”窦宝泉晃两下锅,感觉温度差不多了。“考我呢啊?你爹要没两下子,怎么把你喂这么大的。”

油烟机轰响,菜下锅了。过了一会儿,察觉到窦忆慈不说话了,窦宝泉默默叹了口气,颠勺,起锅,把炒好的菜装进盘子里,端到窦忆慈面前又开始贫:“瞧瞧,这色香味儿,绝了!告诉你,我这手艺传女不传男,想学?赶紧给我找个儿媳妇回来。”

窦忆慈还没吃晚饭,光闻着味儿就馋得不行,趁窦宝泉不注意,捏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烫得话都说不清楚。

“那您就当我是个丫头,要嫁人了呗。”

第17章

开会第一天有两场记者活动,上午听发改委回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下午跟委员们探讨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化解重大风险,老三样攻坚战。

无论现场采访还是网络视频参访,都需要记者通过单位提前报名预约,审核非常严格。梅地亚新闻发布中心设置了媒体休息区,大部分外地来的记者采访完毕都会待在这里写稿,会务组根据人数安排了餐食,所以并不存在没时间吃饭饿着肚子工作的问题。

跑这条线的来来回回都是同一批人,一年开一两次会,人不熟面也熟了。椅子让给女同志,男同志们干脆席地而坐,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有的用录音笔,有的用手机,通稿、数据线散了一地。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传完照片没什么事做,就捧着盒饭聚在一处闲聊,分享摄影经验。

司喆的保温饭桶在一堆白色的一次性可降解饭盒当中格外显眼。

是的,窦忆慈给他准备的是一只饭桶。

泰福高的保温桶容量实在是大,快赶上配着长焦镜头的尼康D700高了,里面一共四层,从上往下分别盛着醋溜木须和肉丝炒如意菜,切好片的肥瘦相宜的酱肘子,最下面是米饭,盖子掀开,香味立刻弥散出去,引来一众好奇羡艳的目光。

同事手里的快餐瞬间就不香了,司喆大大方方地把饭桶推到中间,一点儿显摆的意思都没有:“快尝尝,家里做的。你们先吃,我还有一点儿就写完了。”

同行的几个人里,除了厦门来的墨爽,其余都是本地人,胡主任的手下,对北京菜倒不是那么稀罕,但尝过之后还是赞不绝口,说这才是咱们老北京二荤铺和大酒缸的味道,吃一口就叫人想家。

说是说,谁也没好意思一个劲儿地吃,只有墨爽多动了几筷子。胡萝卜和豆干切丝均匀,里脊肉质软嫩,搭配豆芽一起清鲜味香,他边吃边问:“如意菜是什么?”

司喆埋头敲完最后一段,合上电脑回答:“就是蕨菜。当年乾隆在承德狩猎,想吃乡野菜,厨师就就地取材做了这么一道,乾隆很喜欢,觉得蕨菜这个名字太俗,就赐了如意。”

“北京菜是不是每一道都带典故?”墨爽觉得很有意思。司喆这会儿才端起碗开始吃饭,这是他回来后的第一顿北京菜,比去什么京城八大楼要吃得满足幸福多了。

当然这种幸福感并不完全来自饭菜的可口,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厨房里有人在手忙脚乱地准备,锅碗瓢盆碰出叮当响,浓浓的烟火气直到此刻,做个深呼吸还能闻到。

下午采访结束已经六点多了,司喆在车里把稿子写完,校对一遍,跟图片一起压缩好传回报社。他家在北京还有些亲戚,知道他回来,一会儿一个信息的,都叫他去吃饭。

胡主任也张罗了饭局。尽管没有最终落定,但胡主任已经把司喆当自己人了,意图明显,想让他早点融入到自己的队伍里来。

墨爽跟司喆关系不错,工作上也不存在竞争,加上他,主任、记者和编辑,一共七八个人去牛街的聚宝源吃铜炉涮肉。天一凉,火锅店生意就爆火,排队的客人把门前和天井都坐满了,跑堂端着火红的碳吆喝着进进出出,这一天还没到尽头,光听着声闻着味儿,人就松快得像是早已功成身退,下半生只惦记这一顿穿肠的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