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275)+番外

安邑城作为魏国前都城,里面的贵族确实有点多了。

而为了保障这些贵族,以及守城将军、士兵们的生活,确实只能向百姓施压。

安邑城的事情是个例,但也可以不是个例。

不管王翦与信陵君二人对这件事到底是什么看法,利用这件事减少战争伤亡,进而达成此次出征的目的,都是他们作为主将的责任。

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摆在他们面前就有一个捷径——

一个是尽快落实安邑城内百姓的诉求;第二,派人四处宣扬安邑城发生的,让人知道安邑城百姓反抗的缘由,和成果,让其他城市的百姓看到希望。

而这也并不难达到。

他们出征前曾听太后提过一嘴,各国权贵太不重视百姓,也太不重视舆论在战争中的作用。

他们一开始还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今稍加联想,哪儿还有不明白的?

毕竟在和平时期,太后曾派吕不韦到中原各国做生意,可以说在各个城市都安插了无数的喉舌,只要将那些人利用起来,何愁目的不成?

于是在魏国统治阶层甚至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魏国剩下的城市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流言。

不是一个人都注意到,但在安邑城的战报传到这些城市之前,无人在意。

因为对这个消息在意的老百姓,无人在意。

而等他们在意了,却已经晚了。

听到安邑城消息百姓们,一开始只是将那些消息当做传奇故事在听,而当官方消息发布之后,百姓中穷苦却心思活络的那些人,已经入了心。

而这些人一般在百姓当中,还挺有号召力。

于是……

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贵族、分田产”的行动就开始了。

虽然胜败都有,但总的来说也是胜多败少。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受到人数的影响远远比热武器时代大,局限颇大。

何况这些“战争”还是发生在城市内。

百姓胜利了的城市,结果不言而喻,要嘛百姓自己先将土地分了,等着秦军到来;要嘛等着秦军到来,再分土地——

一来以行动表示自己对秦国的顺从;二来百姓分配不一定服众,一旦分配不均又是一场战争。

若是失败,权贵也不敢多做什么。

毕竟秦军的威胁近在眼前,他们也不敢去赌腹背受敌的可能。

百姓大多被关起来,也就完了。

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发生了不小的异动,但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城非常近,王室贵族们反应及时,局势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并未对大梁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也正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太近,秦军在攻下安邑与周边几个城市之后,便直接将其包围了。

魏王下令,死守不出。

大梁城城墙高耸,想要攻城并不容易。

于是王翦与信陵君兵分两路,王翦等将领带着一半兵力撤走,迅速攻下了支阳、在阳、河间等地。

打完回来,信陵君仍旧围着大梁,魏王不敢出城。

期间魏王得知王翦离开,曾数次派出使者在城墙上“动之以情”,希望信陵君可以念在出身魏国的旧情谊上,带兵撤出魏国。

毕竟,魏国是他母国啊。

信陵君又不是寻常百姓,甚至不是贵族,他可是魏国王室,前魏国公子。

信陵君充耳不闻,不但如此,他还反向劝说,直接将派来的使者说得生出了大开城门投降的想法。

魏王吓得不行,最后只能亲自上阵。

可惜信陵君油盐不进。

不但如此,他还挑破了两者间的窗户纸,将自己与魏王这一脉的仇恨放到了明面。

魏国百姓这才知道,信陵君为何身为魏国王室,却投向了秦国。

战况陷入了僵局。

魏王不出,信陵君也不得入,只能互相僵持。

这中间,信陵君还差点儿被刺杀了。

杀人者还是信陵君的老熟人,当初为前任魏王出谋划策,差点儿将其坑死的龙阳君。

龙阳君能在年老色衰之后仍得宠幸,甚至在这一任魏王上位后,也颇得重视,靠的就是他的脑子,以及他出众的武艺。

可惜信陵君身边重兵把守,他虽然让其受伤,自己也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受伤,可不像是现代那么轻松。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伤口发炎。

毕竟战国也没抗生素。

好在军营备着烈酒,消毒之后信陵君侥幸挺了过来。

但也因此,他对魏王最后一点儿亲情,也没了。

原本还想以自己的功劳换这个侄儿一条命,如今看来,大可不必——

他想着让魏王活,魏王可想着他死。

有这功劳,他拿去救其他与自己关系更好的后辈不好吗?实在不行,留着加官进爵不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