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279)+番外

燕国苦寒。

这时候的人只要提起燕国,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么个印象。

事实是燕国的国土位于现代的北京、河北、辽宁一带,虽然有部分国土确实常年处于低温环境之中,但那地方也非常适合种植粮食。

东北大米,可是非常有名的。

除了位于辽宁一带的地方,北京、河北等地你要说苦寒,那地方的人肯定也是不依的。

关键是,燕国临海。

光是渤海一带的海产品,处理好后送往内陆,就是一大笔进项。

赵馨直接按照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对比古今现状,然后将那些地方在现代的发展规划直接套用在了如今的燕国土地上。

各种基础设施在那些地方快速铺建,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高产作物种子也已经送了过去。

两年时间过去,已经卓有成效。

虽然比不上北京是首都时候的繁荣,但当地百姓也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

魏国百姓坐拥土地,已经非常高兴。

又得知秦国要帮助他们发展,更是喜不自禁,一个个翘首以盼。

这样的情况看呆了齐楚二国,一些嗅觉敏锐的,已经从中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与秦国的交锋,绝对不能失败。

一旦失败,他们都将如其他国家的贵族一般,再无翻身之地。

只是高层与百姓的需求向来不共通,这也直接导致了二者想法不同,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做出的反应也截然相反。

比如面对秦国的攻打,两国统治阶层战战兢兢,百姓却一边反抗,一边又忍不住心生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士兵的战斗力,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忽视百姓,所以尽管对百姓的力量满怀戒备,贵族的傲慢却让他们并未因此多做什么。

楚国清醒一些,想要与齐国联合。

唇亡齿寒,一旦楚国灭亡,齐国必然受到秦国的攻击。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

只是当时秦国派人过去挑拨,让齐国笃信秦国攻打楚国与齐国毫无关系,最后被秦国分而化之,逐步将两国国土纳入囊中。

齐国高层很蠢,这毋庸置疑。

但之前秦国发起的“打贵族,分田产”还是让他们生出了一点点的戒备。

于是面对楚国的联合邀请,齐国也变得摇摆不定起来。

嬴政却并未如前世一般,派人前去挑拨。

而是,征召了更多士兵。

今时不同往日,前世秦国打下其他国家后根本来不及消化大片土地与百姓,这直接导致灭国战争中的主力一直都是老秦人。

但这辈子有赵馨从旁辅助,新增的土地与百姓都很好地融入了秦国。

也即是,秦国如今可以征召的士兵,是嬴政前世的好几倍。

第106章

在绝对武力的压制下, 何必执着于那些阴谋诡计?

嬴政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但也许是因为前世在楚国就吃过一次亏,所以他哪怕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也仍旧小心谨慎,并未得意忘形。

战争上的事情,朝中有无数优秀将领。

嬴政自己也从图书馆中看了许多兵书, 他将那些兵书的内容融会贯通, 与手下将领商议如何攻打某个城市的时候, 还会透露给他们知道。

他因为并不经常在前线,很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但王翦等人常年打仗, 吸收了新的知识后, 几乎立刻就灵活运用到了战场上。

这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修养了几个月后,嬴政问起攻打楚国需要的兵力,手下将领们也给出了与前世迥然不同的答案。

前世王翦咬死了, 攻打楚国必须要有六十万兵力。

李信年轻力壮, 又格外擅长轻骑闪电战, 所以在嬴政询问的时候夸下海口, 承诺可以用二十万军队将楚国拿下。

他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 而是衡量了两国士兵战斗力与自己能力后说的。

但这种战斗方法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 那就是无法携带大量粮草, 非常仰赖后方补给。

李信时运不济,战争途中遇上昌平君叛乱, 直接掐断了后方补给。

于是,惨败!

并非他能力不足,而是他对人心的了解太少。

王翦开口讨要六十万军队,虽然有当时已经连续打了好几场灭国之战, 国内空虚, 没那么容易征调出六十万军队, 但也未必不是因为怀疑昌平君。

毕竟, 昌平君可是楚国贵族。

哪怕可以算是在秦国长大,也在秦国被重用,甚至深受秦王嬴政的信任……

但那毕竟是他故土。

昌平君的大部分家人,可都生活在楚国。

但如今,昌平君已经早早逃回了楚国,李信攻楚的最大隐患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