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基建]我儿秦始皇(350)+番外

而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渠道。

新办的报纸。

好多读书人在报纸上畅所欲言,他们使用的语句是神奇的,他们的思想是高贵的,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有道理的……

就像是现代那些老人看到科普文章一样,信任度百分百,绝无半点怀疑。

那些读书人未必想要达成这个结果——

他们一向看不起不识字的百姓,在报纸上写文章辩论争吵,也只是为了给秦王朝的统治者看而已。

但赵馨在意这个结果,也在意那些不识字的百姓。

他们才是整个国家的基石。

若是放任不管,这些百姓带来的破坏力将会无比强大。

但让她亲身上阵去辩论?

想也不可能!

隐瞒身份去辩论?

单枪匹马,在群情激奋的读书人面前还真不够看。

赵馨只能另想办法。

很快,她想到了诸子百家当中的一群非常特殊的存在——

小说家。

这时候的小说家也写小说,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性质其实更像……八卦?

嗯,经过艺术加工的八卦。

既然小说家们这么喜欢写八卦,为什么不发表出来呢?

她直接让人找到几位写“小说”比较知名的小说家,请他们将之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小说”交给自己。

紧跟着,赵馨让人以自己的私人名义又办了一份报纸。

然后将挑选之后的“小说”再挑了一部分出来,翻译成白话文后,直接刊登在了第一期的报纸上。

剩下的则打算直接出书。

也不担心“小说”不够,毕竟小说家那么多,只要写明有偿征稿,总有人将最新的“小说”送上门来。

当朝太后开办的报纸,当然与寻常报纸不是一个等级。

第一份民办报纸也就是挑了一个好时机,找了一个好噱头,所以才在第一期后打响名声,第二期就走入了所有人的视野当中。

但赵馨这份报纸,则享受了“官方”推广的待遇——

报纸一出来,直接被粘贴在了公告栏上。

公告栏因为其特殊的作用,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守着。小吏刚拿着报纸出来张贴,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甚至连报纸内容都没看,便直接开嗓“召唤”自己的熟人过来。

没多久,公告栏前就围上了乌泱泱一大群人。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份全新的、但与朝政毫无关系的……报纸。

所有人:“???”

一开始,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直到……

#楚国某城城东某某家的妻子,做生意的本事相当不俗,却因为生产后留在家带娃,将所有生意交给没本事的丈夫,生意破产。#

#赵国某城城里有一户人家,丈夫去世后留下妻子独活,妻子本想殉情,却因为发现肚中有孕而放弃,但生下孩子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将孩子交给长辈养育,自己则在生产半个月后就出门赚钱。#

#燕国某城乡下某人本来夫妻恩爱,谁知妻子生产后坚持在家带娃,丈夫在外奔忙深感寂寞空虚,于是在另一个村子再次娶妻。#

……

这时候的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除了为生活奔忙,就只有村头三亩地,村子里稍微发生点儿什么事就能在人们茶余饭后聊上好几个月。

他们的生活,是真的无聊。

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底层,也没人在意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无人想过为他们增加娱乐。

不只是他们,就连贵族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

若不然,小说家这种到处打听八卦,再艺术加工出来传播出去,引得人人自危的诸子百家之一,怎可能留存至今?

早就被所有贵族联合起来剿灭了。

而从未经受过如此大量的八卦冲击的朴素老百姓们,自然很快就被报纸上满篇的新奇八卦抓住了视线,一个个或看或听,总之全都津津有味,完全不舍得离开。

毕竟,吃八卦是人类天性。

而相较于这些八卦,之前那份报纸上虽然文笔出众,却因为是文言文书写,导致百姓听得云里雾里的文章,吸引力自然就不够了。

更何况,那些文章还全是大道理。

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书写者满满的负面情绪,根本无法给人以积极感受。

在没有其他竞争者的时候,这样的文字当然可以引得许多人不懂的人趋之若鹜;可一旦出现了其他更符合大众需求的竞争者,这样的文字便会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摒弃。

故事总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打动人。

就算有人仍旧会去阅读,但花在上面的时间与耐心,都会大大减少。

这种情况反映在现实当中,最显著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