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51)

好,我再生,我养了小骁,你妈伸过头影子吗?但凡她有个当奶奶的样子,帮忙照应一天,我们也不至于过成现在这样!

也是,你这个儿子在她眼中就等于没有。除了要米要油的时候,她正眼看过你没有?现在孙子孙女儿更加不当回事唻。”

“好了!”郑国强突然间勃然大怒,“你够了吗?我不是东西行了吧,我不是东西!”

他眼睛猩红,脖子上青筋都鼓了出来,倒吓得陈凤霞一惊。

想起来了,对,这是丈夫的逆鳞。

他是遗腹子,老家的说法就是这样的小孩不吉利,是他克死了他爸爸。

得亏年代不同,六十年代讲究破除封建迷信,不然郑国强小时候大概就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可即便嘴上不讲,婆婆心中的疙疙瘩瘩估计也少不了,所以一直对这个小儿子冷冷淡淡的。

陈凤霞看着恼羞成怒的丈夫,忽而想到自己其实在娘家也没什么地位,永远排在弟弟后面。

不知怎么的,她猛然心酸,伸手抱住了丈夫:“他们不待见我们就随他们去吧。我们才是一家人,我心疼你,你心疼我,我们心疼自明明跟小骁就好。”

郑国强冷不丁地被妻子搂在了怀里,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

像他们这样相亲直接结婚的农村夫妻,这辈子几乎就没有单纯的浪漫时光。就是亲热,也是拉灯之后的事,哪有这样搂搂抱抱的。

孩子还看着呢。

郑明明抱着弟弟,好奇地扭过头,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抱在一起。

如果她是天真可爱的小孩,大概会像电视上一样跑过去,跟父母一块儿拥抱。

但作为情感内敛早熟的农村小姑娘,她不过扭过头,指点弟弟看窗外:“那是凤仙花。”

倒是小儿子不懂事,还在欢快地拍着手喊“哦哦”。

陈凤霞抱着丈夫落了回眼泪,心中的酸楚倒是少了许多。

非常奇怪,大概是因为上辈子婆婆走得早,大女儿上高一的时候,婆婆就走了;所以陈凤霞对这老太婆的厌恨也淡淡的。估计真应了那句话,没有什么情感是时间不能冲淡的。

她叹了口气:“算了,摊上这么个妈,就当你运气不好吧。一百五十斤稻子是吧,给,我们给。不给的话,你舅舅是讲理的人吗?”

郑国强的有三个舅舅,两个已经走了,剩下的这位小舅舅跟姐姐感情最好。

上辈子,郑母最后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症,也是这位舅舅天天登门照应,因为嫌弃两个外甥都照顾的不好。

讲来讲去,老太婆也没几年逍遥日子过了。

陈凤霞懒得再跟这个无风也要起三层浪的老太婆计较。

郑国强没料到妻子居然会这样好讲话,一时间都不晓得说什么了,就这么呆呆看着她。

陈凤霞继续叹气:“这回你跟你舅舅好好谈谈。我们认命,不指望她帮忙,谁让我们命苦,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呢。可你妈也不能再这样下去,不然逼死我们,他们是觉得白发人送黑发人漂亮?”

“不至于。”郑国强下意识地辩白,“家里还有五月份收上来的麦子,我换了面粉跟米一块儿背上来的,差不多够吃到收稻子了。”

见女儿偷偷摸摸地朝大人这边看,他还挤出笑脸,“明明,爸爸炸油饼给你吃好吗?”

郑明明的眼睛立刻亮了。

炸油饼哎,街上炸油饼一块钱一个。她还是跟舅舅一块儿上农交会的时候吃过,真香真好吃。

小姑娘立刻响亮地回答:“好!”

她鼓足勇气提要求,“能炸油条吗?我还想吃炸油条。”

郑国强对着儿女向来有耐心,毫不犹豫地答应:“能,炸油饼炸油条,爸爸还会做炸面窝。”

郑明明眼睛瞪大了,好奇的不行:“炸面窝是什么?”

“炸面窝啊,是湖北那边的小吃,黄鹤楼晓得吧,那边人吃的……”

父女俩其乐融融,陈凤霞却没滋没味的,又想翻白眼。

剩下的口粮够吃才怪!

她记得清清楚楚,她家的三亩六分田,每年打出来的米油小麦除了卖爱国粮之外,再给完婆婆养老粮,剩下的也就刚好够他们家里头吃。

谁让安庄生产队田亩做的大,七八分地也能算成一亩田,白白多交了好些年的三粮四钱的农业税。

不过后来国家补贴农民田亩钱,他们又反过来划算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想到这一茬,陈凤霞心中刚冒出来的火气又小了些。

她自我安慰,算了,反正老太婆也折腾不了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