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风华同人)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118)+番外

作者: 大妮鸽鸽 阅读记录

去大善殿的真实原因,谷王说不出口,胡尚宫也说不出口。

谷王总不能说,进京之前曾与人通信,说手里有高皇帝玉玺欲交付他。

胡尚宫也不能说,今晚是放在东宫三皇孙身边的女官红叶约她此地见面——如果说出红叶,便会带出红叶未婚夫的人命官司,进一步又将牵扯出东宫。若将东宫扯进来,那么不但是她,连胡善祥也完了。她被谷王玷/污,无论皇帝是否将她许配谷王,她都没了做女官的资格(女官需为未婚女子或寡妇),自己已经铁定无法翻身,保不住自己,总要保住妹妹。

谷王和胡尚宫都说不出能自证清白的理由,皇帝心里的那个故事便坐实了:谷王与胡尚宫勾结,欲借着玉玺谋反。至于这玉玺到底是谷王从别处得了要给胡尚宫鉴定,还是靖难时胡尚宫监守自盗私藏玉玺要交给谷王,都一样罪不可恕。

“玉玺何在?!”

第91章 旧臣

朱棣已经在心里给这两人判了罪,现在他迫切想知道,高皇帝玉玺到底在哪里。

有了玉玺,无论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告诉天下,他夺得大位都将变得更加名正言顺。

这些年来,“名正言顺”四个字一直死死地压在他的头上。

不管他怎样重修《太/祖实录》,怎样编纂《奉天靖难记》,怎样抹黑哥哥和侄儿,怎样杀光效忠侄儿的大臣,他都总觉得有谁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窃窃私语:“名不正,言不顺。”

他北伐,开疆拓土;他勤政,体恤民情;他愿为这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江山到底认不认他这个“君”?他没有答案。

没有人能给他答案。无论去问谁,谁都只会叩头高喊“陛下圣明”,可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坐拥天下,却又好像被天下重重地扣上了枷锁,沉重得直不起腰来。

他励精图治,不只为实现自己的雄图大略,也为了证明:老爷子把江山交给朱允炆是错的。

朱允炆连最基本的知人善任都做不到,信任书呆子治国,还把五十万大军交给了饭桶李景隆。

如果当初长驱直下金陵的不是燕军而是元朝蛮子,那大明就不是换个皇帝那么简单,而是亡国了。削藩削得一塌糊涂,靖难之役一败涂地,已经证明朱允炆没有能力守江山,他不配。

才不配位的人退位,让能守江山的人来守,这才是天道。

如果玉玺重新回到他的手里,那么这将是天道最好的证明。

他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朱棣的眼里流露出赤/裸裸的渴望。

“玉!玺!何!在!”天子狮吼,震得整座大殿都在颤。

谷王跪在地上抖成一团:“皇兄说的是什么玉玺,臣弟不知。”

胡尚宫也不知。

朱棣广袖一挥:“你,告诉他!朕说的是什么玉玺!”

蜀王脸色红白不定,恐惧与羞愧交织,颤声道:“听说你得了父皇的玉玺,若有,交出来献给皇兄,向皇兄请罪,或许天恩浩荡还能饶你一命……”

谷王如遭雷击,越发抖得不成样子:“皇兄,皇兄,臣弟有罪,不该肖想非分之物。可是臣弟,臣弟没有啊……臣弟……臣弟今天去大善殿,就是以为能拿到玉玺……臣弟有罪,臣弟有罪,皇兄您饶了臣弟这次吧,臣弟再也不敢了,臣弟……”谷王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朱棣听他亲口承认妄想玉玺之事,气得一脚将面前黄花梨桌子踹翻,杯碗盘盂碎落一地。

“将谷王与三子赋焮幽禁兴庆宫。着广平侯带兵赴长沙将谷世子等余孽拿来京城,着刘敬查办逆案!”

因谷王不省人事,朱赋焮代他上前叩头谢罪。

几个侍卫上前抬走谷王,押走朱赋焮,庭中还跪着胡尚宫。

“玉玺何在,你也不知道么?”

胡尚宫道:“臣,确实不知。”

所谓玉玺重现,本就是黑蛋派人在谷王和蜀王身边散布消息子虚乌有捏造的事。胡尚宫确实答不出别的答案。

“那朕问你,当年玉玺,是如何丢失?”

“臣当年已经回禀过陛下,玉玺乃于建庶人之父(建文帝)纵火烧毁宫殿时,玉石俱焚。”

一句话将朱棣噎住。

朱棣当然不能当着众人否认她的说法。

可比起所谓虚荣,朱棣更想要实实在在的玉玺。

“光禄寺卿今天告发有功,忠心可鉴,胡尚宫此案,就交由光禄寺卿来审。光禄寺卿是锦衣卫出身,就将尚宫关在锦衣卫诏狱,在诏狱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