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风华同人)大明第一宠妃的正确打开方式(255)+番外

作者: 大妮鸽鸽 阅读记录

三杨之中,眼下还能操持内阁事务的,只剩下杨溥,可杨溥也已经是耄耋老人了。

马愉、曹鼐是三杨举荐入阁,才干品行俱佳,但能力有限。内阁是朝廷中枢,犹如大脑之于全身,全国上下那么多事等着内阁参详决断,三杨能干,自然能应付,但眼下只有杨溥一个老头带着两个资质不及他的人做,便有些捉襟见肘,显得人手不够。

我不免感慨:“满朝文武,人才济济,但要再挑一个能入阁的人,实在是难。”

黑蛋略想了想,说:“我倒想起一个人,当年存心历练他,不知现下如何了?”

“谁?”

“兵部的于谦。”

第223章 黑白(二)

我在现代时,小学就背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后来得知历史上的他,最终真的“粉骨碎身”,也真的“留得清白”时,痛惜不已。

为官难。要做清官,更难。

都道贪官奸,要做清官,先要比贪官还要奸。

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走到官场上,每个贪官都想方设法要将他拉下浑水。心志不坚的,受了美女金钱引诱,便堕落腐化;心志坚定却又单纯的,被老油子们设下圈套要挟,或许也不得不低头与恶人沆瀣一气。更不用说那无数栽赃陷害的手段。

就连三杨,是好官不假,都不敢称自己是清官。

而于谦,不只是实干派的好官,还是清官。爱民如子,断案如神,做官做到哪里,当地百姓都不舍得他走。后来入职兵部,更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兵临城下时,几乎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为大明续命。

能有如此本事已经是难能可贵,更难得的是,他干干净净,不贪污索贿也不行贿。外放的官员入京觐见,多赠送朝中要员钱财,再不济也是当地特产。而于谦在巡抚任上时,每次回京城议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劝他“识时务”,他便作诗表明心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样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栋梁。不应该死在自己人的刀斧下,更不应蒙冤。

穿越而来,我便有心保住他。

在参政前便加以留意,后来更借“带练幼军”之机让祁镇多亲近他,也在祁钰面前多加赞誉。

黑蛋对于谦的印象也很好,此前先是令于谦巡按江西等地,后又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刻意放在民间磨炼他。但此刻黑蛋提议要他入阁,我却踌躇。

于谦清高,不结党营私,在朝中没什么“朋友”。

年纪又轻,虽则有政绩,但毕竟只在基层。

贸然破格提拔,恐怕难以服众,强推只会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引发朝野动荡。

然而我又深知他的才干,绝对能堪大用。

和黑蛋讨论来讨论去,黑蛋道:“那便不妨再在六部放几年,让他将兵部以外各部的事也都做一遍,将朝廷的事上上下下都摸透,也积攒下些人脉和成绩,到时再重用。”

我将范进送来的几份折子批过,叫他将皇后之宝取来盖上,再将折子送回文华殿去。

下午祁钰将剩下的折子批完来坤宁宫见我,我问他:“若再从朝臣中选一人入阁,你看谁合适?”想考验考验他有没有识人之明。

祁钰虽小,监国已经有几年,政务渐渐处理得上手,人事也烂熟在心。他沉吟片刻道:“自从两位杨阁老告病,儿子也惦念阁臣人选,觉得翰林院学士陈循有几分见识,娘看他如何?”

陈循是侍讲学士,给祁镇祁钰教授日讲,年纪比马愉、曹鼐还要大些,确有才干,但与于谦相比不算出挑。

我便道:“他确实可以备选。虽私德有些小缺,但他行事谨慎,想必也不会捅大娄子。”又问他:“兵部的于谦,你怎么看?”

没想到祁钰道:“于谦跟大哥更亲近,轻易用不得。况且于谦这次入朝时,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他的官职。通政使李锡前几日上了折子弹劾他,儿子看了,说于谦因长期不升迁而对朝廷心怀怨怼,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儿子已经将奏折下到三司会审,三司判了他死罪。”

第224章 黑白(三)

“来人!范进,立刻去大牢,将于谦放出来,他若有半点闪失,办案的官员和看守的狱卒提头来见本宫!另宣通政使李锡到午门候着见驾,本宫倒要听一听,他哪来的底气,他难道是于谦肚子的虫,能言之凿凿一口咬定于谦怨怼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