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出墙记(213)

朱权飞步出了听风楼,无视燕十七诧异的眼神。直离得远了,才拍着胸口喘气。她居然是他的四嫂!朱权烦躁不安。四皇兄在军营,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遣一侍从前来说项。他早该猜到的不是吗?

时间又过了一天,锦曦和燕十七心里记挂着战事,想起朱高熙独自与李景隆的军队在永平僵持,这会儿还不知道李景隆是否识破撤退的布局。锦曦等不下去了,决定主动找朱权。

“回报你家王爷,听风楼雅致宁静,将来再来坐客。”锦曦以退为进当即告辞。

朱权闻报后没有吭声,在书房内转悠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迈进了听风楼:“四,四嫂这就要走了吗?”

“王爷府中事务繁忙,前方战事吃紧,不能再欣赏王爷的香茶和好琴了。”锦曦淡笑着说道。

朱棣起兵靖难,原因为何他这些兄弟心中都亮如明镜,朱权前些日子才接到圣旨削减亲卫,他不急才怪。只不过害怕朱棣事败,自己也被牵涉进去,所以在独善其身与相助朱棣中间徘徊。这也是他两次相见又借口离开的原因吧。

锦曦只字不提借兵和要朱权相助的事情,仿佛前来就是坐客。

告辞的话一说完,锦曦就站起身准备离开。

“四嫂,”朱权唤住了她。贪恋的看着锦曦的容颜,她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四嫂还没说明来意,这就要走,不怕白跑一趟吗?”

“听风楼小住两日,已经收获良多,将来若有机会,还想请十七弟为我制把好琴。抚琴品茗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战火既起,偷得浮生半日闲,多谢十七弟了。”锦曦还是不肯说。

心战比真的战场还要诡异惊险。她牢牢的记住一点,就是朱权也在犹豫。

“四哥在两月时间已攻克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怀来、开平、龙门和真定,北方已成铁板一块。只是曹国公李景隆大军已至河间,江阴候强攻永平。永平若失,通往北方的大门就打开了。是吗?”

锦曦笑道:“十七弟眼光锐利,正是如此。”

“想借兵?”

“不想!”锦曦原打算借兵,现在却觉得还不如拉朱权下水,她笑嘻嘻地说道,“十七弟若是借兵便罢了,告辞!”

“站住!什么意思?”朱权疑惑,难道四哥想的不就是借兵吗?

锦曦讥讽道:“朝中奸臣污了皇上的耳朵,十七弟看不出来吗?你四哥征战多年,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结果是什么?你戍守北边,不也削了你的亲卫吗?皇上恨不得所有手握兵权的叔叔们全都死了才安心。十七弟若是想独善其身,这兵不借了,留着将来皇上下了圣旨,十七弟还能由亲卫护着拼死一争。那时若是你四哥还有兵力,十七弟只需一封书信,我亲自领兵来救。”

一席话让朱权脸时白时红。他对锦曦一见钟情,明知她大了自己十来岁,却难挡心中的仰慕。锦曦所说之言也并非毫无道理。见她不屑自己,心高气傲的朱权就有了失落。

见锦曦已经走到听风楼门口,他大喊一声:“不知四嫂能代四哥做主么?”

锦曦吐了一口气,对燕十七眨巴下眼睛,回首嫣然:“我说的话就是王爷说的话。”

永乐元年九月初五。宁王朱权并于燕王队伍,出兵突袭永平。

江阴候吴高占了座空城正疑虑间被朱权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战而逃,退往山海关驻守。

而燕宁两军趁胜追击,连连攻克永平、山海关。

此情可待成追忆

永平解围,李景隆的大军却还在虎视耽耽。

“唯今之计......”朱棣与锦曦同时说道。

朱棣轻轻一笑道:“你先说。”

锦曦狡黠笑道:“一起!”

两人同时转身在纸上写出计策,拿出来一看。锦曦咯咯笑出声来。朱棣的脸却黑了:“不成!”

原来朱棣写的是:"佯攻大宁,引李前来”

锦曦写的是:"我守北平,你攻大宁。”

两人同时想到的是佯攻大宁,让李景隆以为燕军主力外出,北平空虚,引李景隆来北平,围歼之。

“虽然是引他上钩,我却不能让你涉险!”朱棣静静地说道。

锦曦有点着急,扯着朱棣的衣袖道:“你不走,李景隆不会上当!而北平城总要有人守!成大事者怎生像你这般犹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