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374)+番外

高宗去了武昭仪宫里,长嗟短叹怨杜燕绥病的不是时候。

武昭仪诧异的说道:英国公跟随先帝立下赫赫战功。朝中尚有程知节,苏定方都大将。杜国公不过只平定了江南叛乱。轮军功威望与资历都不如那些老将。征西一事重大,皇上为何非要夺情用杜国公不可?

高宗心想,这些老将资历比朕还老,军中没有自己人。征西一事,自己就是个只会点头的。想想就不痛快。征西胜了,永解西突厥侵边骚挠,老将们更威风。自己更cha不上嘴。何时才能像先帝一样威风八面?

心里这样想,却不方便给武昭仪说。高宗觉得武昭仪比皇后贴心。也许武昭仪在宫里和朝廷都没有根基,会依附着自己。皇后不一样。出身世家大族,是先帝指婚。朝中老臣和老将们理所当然的把皇后的荣rǔ当成自己的荣rǔ。

就像他和皇后说起征西一事,皇后只会说有英国公等老将在,战事定当顺利,让自己不必cao心。

高宗当然知道先帝留下来的这批将领个个打仗都厉害。文臣里渐渐出现了应和自己的声音。武将们却紧抱成团。这个皇帝真是做的郁闷不己。

征西一事已经拟出了条陈。征西大总管,行军先锋都荐了人选。高宗只看了眼就知道准备的周全,自己只需朱笔一批请收藏、推荐。

也许是有了仗打,朝堂上武将们的话比平时多。英国公多了句嘴:……征西平定西域自有老臣们为皇上分忧。皇上也不宜只宠信武昭仪一人。后宫诸妃也应平分雨露。后宫安定,皇嗣延绵,方是社稷之福。

高宗正是心里郁结之时,瞅着英国公的花白头发,面上诺诺。心里更加不痛快。还没打胜仗呢,就训起自己来了。

他心里无奈,快开战了,老将他也得罪不起,只得温和的说道:英国公说的是。此一役由英国公任征西行军大总管把握全局,帐下有苏定方等将军,朕便放心了。

朱笔批了条陈,就定了此事。

崔侯爷又添了把火,举荐三子崔仲冬入军营历练。

文臣们纷纷响应,送自家儿郎从军。

表面上为国效力,都想借着这一仗立功。

等这些老臣们的子弟立了功,将来论功行赏升了职。官官相护,高宗提拔的人哪里还有好位置。没准儿暗中投向老臣们也说不定。前段时间贬了柳相王相做的努力又将付诸东流。高宗表面允了,心里再一次涌出了废后的念头。

思来想去,能忠心自己的武将实在太少,最终将岑四娘的丈夫尉迟宝树从羽林卫中调出来,塞进军中,给了个督粮偏将的职位。

第二天一早,岑三娘和杜燕绥兵分两路。杜燕绥戴了帷帽,坐了马车悄悄去邹家。岑三娘则先去了尉迟府。

两人聊起隆州,就说起了家里的兄弟姐妹。不由自主就说到了岑五娘自戮的事。

岑四娘就感慨道:如今才明白阿娘对我的疼爱。

如果不是岑三夫人使了银钱,又拿岑五娘铁定进宫参选的事做由头,不肯让岑家两姐妹都进宫。岑四娘也不会罢了选,嫁进尉迟府。她若在宫中,难免也会受岑五娘牵连。

皇上点了三郎做行军督粮的偏将。三郎兴奋不己,我却担心。岑四娘的手下意识的按在了小腹上。

岑三娘扫了一眼,这才明白岑四娘为何感慨理解母亲对她的疼爱:有了?

才两个月,还小。岑四娘唇角淀开温柔的笑,继而苦涩无比:老爷子说先帝时西突厥就隔几年打一回。打一回隔几年又侵边。皇上一心想做先帝那样文成武德的圣人。休养生息数年,是动了把西突厥打得再无还手之力的决心。三郎这一去,不知道会打几年。等他回来,孩儿没准都会走路了。

你莫要太过担心。姐夫只是督粮官,跟在大军后方,应该没有什么危险。皇上下了决心,又是英国公领帅,朝中有大爷坐镇,老国公又在京中。这功劳定跑不了。你就等着姐夫立了战功,给你挣个诰命吧。岑三娘安慰着她,心里暗暗庆幸,杜燕绥还好躲过了。否则,一去几年,自己连个孩子都没有,这日子才叫难熬。

岑四娘早听公爹和丈夫详说过这场战事。都说皇帝是明摆着提拔尉迟府,要赏尉迟宝树战功。女了怀了孩子,总是希望丈夫能在身边。她更多的是不舍。

左右尉迟宝树去不去,都由不得她作主。岑四娘就转过了心思,细声劝岑三娘:你年底就十七岁了。杜家人丁少,早生早好。知道你俩感情好。可要是没有孩子,迫于压力,杜老夫人都会作主抬两个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