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100)+番外

作者: 玄时蘩 阅读记录

  宫女罗列了一长串,时间地点,什么场合,做何举止,都清清楚楚。陛下听了,只剩气得发晕。这些时日,他都有印象,而且确实极为可能的都不止一次。

  陛下恼怒,命人传尹德妃前来对证。毕竟这有关君王颜面,他如今又老了,更是在意这些。

  “等等!”陛下突然意识到,这时间地点如此清楚,信则为证。且建成已死,尹德妃一个人也是口说无凭,何来对证?这宫女的口供三分真,七分假,都是设计好的。就是要让自己信又不信。若舍得尹德妃就赐死,那也是自己的旨意,与太子无干。舍不得就留着性命,但也再难宠她信她……反正是再难如原先那样留在身边了。所谓清君侧,尹德妃也是不能留……

  他不禁发笑。“好!好!世民,果然有他的!从后宫到前朝,他已经都已经谋划好了!”

  “父皇……”太子妃此时倒是有些心疼父皇的悲泣和窘态。今天这一幕,她也是参与者,陛下此时的心情如何,对她而言十分重要。

  “你去吧!朕懂得了。”陛下把愤怒和哀伤一起收拾干净,对着太子妃呵斥了一句。

  太子妃起身退出殿外,她并没有露出胜利者的笑容,反而抬头看了看太极宫匾额之上烫金的大字。回身厉声吩咐我们:“今日殿中发生的事,谁也不准透露半个字出去。否则,便活不得了!”

  “是……”宫人们连忙俯身回话。

  后来,陛下身边新的内侍——其实都已经是太子派来的人,前来禀报消息。陛下曾与裴寂深谈两次,都是痛哭流涕。裴寂摇头痛陈,只说玄武门之变当日,他就求陛下索性把一切都交给秦王。他也愿辞官,想必秦王看在陛下的面子上,也不会太过为难他。他苦劝皇帝,事已至此,何苦偏偏留下这三省和上敕之权,和自己的儿子硬顶。

  陛下只哭建成和元吉,如今又被自己的儿子相逼,实在苦闷。两个老人互相看着对方,一夜白头。

  裴寂劝陛下交出大权,安定民心,又敲了重重一锤,“陛下可知眼下各地眼见朝中有变,反心四起,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业以起兵,又有突厥虎视眈眈,陛下如今可还能调兵遣将,平定叛乱?只能依靠太子了!所以……陛下若还扭着劲儿,便是和大唐天下过不去了……”

  陛下听闻裴寂此言,自是无言以对……沉默良久。而太子送给陛下代拟的敕旨,第二日便由尚书省通令全国。

  还有尹德妃。太子妃这一筹谋的确有用。她骤然失宠,不知所以,在陛下面前痛哭流涕。

  当朝太子已定她-淫-乱-后宫之罪,就算无人能知她究竟是否真与太子有染,她又有何脸面再侍奉皇帝左右。陛下任她哭泣,一面忍着心中的心结,一面暗自叹息“朕还是什么皇帝,朕连自己的爱妃,都保不住……”,最后只能是恩情断绝。

  陛下失去尹德妃,从此关闭宫门,内里似乎更加认清了形势。他的忧伤痛苦不需那些身边的内侍日日来报,想也想得清楚。

  这算是太子与太子妃联手内外的一次胜利吗?我只觉得脊背上冒出一阵阵冷汗。尤其是当我发现那个出面作证的婢女早已不知所踪的时候。

  我第一次看着太子的眼神都有些害怕。若不是我在当班服侍,我肯定见了他就躲。我第一次只愿站得远些,任那些如花似玉的年轻宫人在他的身前笑脸逢迎。然后发呆,不断地质问我自己,我连玄武门之变都同他一起经历了,为什么却这么害怕看到今日他这丝毫不见血痕的杀伐决断呢?

  也许,是我不忍看到他在我心中存在着一点瑕疵……我不忍看到今日的一幕令人觉得遗憾,和不完美。他不应如此做,那,他应当如何呢?我不知道。

  我拼命劝说自己,谁人不能有些瑕疵在身呢?英雄为保功业连身家性命都在所不惜,就算背后还有黑暗的深渊,但谁又能干净到不见半点冤魂血渍。为何他不能有?这不公平!所以,所以我应当如此理解吗。我糊涂了,脑中只剩一片空白。

第47章 平叛

  晚上,太子倒是并未与太子妃一道,欣赏或者评点两人通力合作的杰作。而是在书房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议事。因为太子接到奏报,庐江王李瑗谋反。

  不得不说,若时常见到太子殿下在论及军事政务时的胸有成竹,目空一切,他浑身散发着的成熟稳重,都会掩盖刚才萦绕在我心中的那些瑕疵。他有着征服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候发生的造反,谋反,似乎都在他预料之中,稍稍一用心力,就能变成他马上拥有一切的有力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