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158)+番外

作者: 玄时蘩 阅读记录

  我笑了,“陛下,这番交谈之后,陛下若能觉得爽朗些,奴婢很是欣慰呢。想必陛下梦中也不会再纠结那些情景了,才是真正见了效果。”

  “朕相信!”陛下神色果然轻松,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他背起手来,向着显德殿走去,第一次不再用那般快速的步伐,而是自在悠然地行走。我在他的身后紧紧跟随,心中仍然祈愿他夜晚能有好梦。

  “朕会护着你”,这句话的确暖透了我的心胸,让我一时痴醉。但我很快回神过来,我仍然不能有所僭越,或者,不能相信陛下会护我,从而打破皇后要求我给出的承诺。

第69章 汤药

  华灯初上,宫中悄然入夜。陛下刚从猎场回到崇教殿,内侍便报萧瑀等候宣召。陛下并未歇息,便召萧瑀入殿。萧瑀已官复原职,毕竟是三朝老臣,虽然有些固执的性子,却不愧是忠良。萧瑀一向古板,今日离去之时面带微笑,陛下与之商谈的是一件喜事。

  陛下的庶长女襄城公主已到嫁龄,按照惯例,陛下要在朝中为她择婿,待公主及笄,即可出降。

  前些日子,杨淑妃就已与陛下议过此事。她入府后只有李恪一子,就一直抚养着襄城,她一心想将襄城公主许婚于萧氏一族。

  萧氏与杨氏,门庭已不若他年。萧瑀日渐年老,族中子弟又无出色的后继之人,若她再不坚持与皇家联姻,未来更无可以倚重之势力。

  陛下懂得杨淑妃的心思,只说,“萧锐倒也有个好人品。只是,襄城与哲威,自小一处,感情甚好。她生母早逝,若在婚事上,朕还棒打鸳鸯,不能如她所愿,岂不是太对不住她了?”

  杨淑妃一应坚持,“陛下,萧锐仰慕公主久矣,必然善待襄城。再说这些年,哲威一直跟随柴将军驻守边境,两人也再无往来。若说少时总在一处,有些感情,这些年的分离,恐怕也所剩无多。再说,哲威业已成人,但柴将军也从未向陛下提及此事,说不定已做他想。臣妾抚养襄城这些年了,一直将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自然要为她多加考虑。”

  杨淑妃这话倒也说动了陛下,“嗯,你既然如此坚持,朕也去问问襄城自己的意思吧。”

  陛下其实并不反对这门亲事,厚赐萧氏,许嫁公主,也算继续照应武德老臣,给朝野上下一个明确的信号。所谓儿女私情,于皇室而言,本就是浮云飘渺,最不作数。

  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襄城公主来觐见陛下的那一刻。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礼仪娴熟,浑身散发着青春,面庞之上却有着无限的惆怅。可见杨淑妃已经跟她说了个明白。

  陛下并未问及她的意愿,也并未提及柴哲威这个名字,只对她讲出下嫁萧锐的旨意。她的泪水顿时充盈着眼眶,用力强忍着也不曾流下。想必她也知道圣意已决,多说无益,只是依礼跪谢父皇。

  这反常之举,倒让陛下生出些许疼惜,又安慰了几句,说萧瑀家风严谨,教子有方,萧锐一表人才,儒雅温厚,可为佳婿。襄城只得又跪,拜谢父皇对她“疼爱有加”。她的确长大了,知道收敛起自己的真心,咽下委屈。

  陛下随后便遣她下去。襄城依言退下,但几步之后,又转过身来,回望陛下。陛下对襄城不多的父女之情,竟在此刻悉数表露了出来。

  他起身走下玉阶,来到襄城面前,抚着女儿的长发,柔声问道,“你还有什么心愿,对朕说出来,朕都满足你。”

  襄城咬着嘴唇,克制住几分胆怯,问了一句,“父皇,我想知道,我母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陛下也许已经发现了襄城要问的事,早已有了准备,他仍然抚着女儿,说道,“朕对你讲起过,你母亲是个贤淑的女子,只是薄命,生下你,便不幸去了。”

  “父皇,你的心中,可曾有过母亲?”襄城已不是个孩子,生长于宫府,又经历了许多,自然不能相信陛下这番轻描淡写。

  “等你做了萧夫人,就能够明白了。”陛下脱口而出的竟是这样一句。看似完全不沾边的话,细细咀嚼,答案却似乎都在其中。

  襄城公主的眼泪终于不再能忍,她泪流满面,直到微微地闭上了眼睛。

  她跪在陛下面前,行了大礼,眼中无任何光彩,吐字却格外清晰,“儿臣想求父皇一事。待儿臣嫁入萧府之时,不再另设公主府,儿臣当与夫君一道,事舅姑,与寻常人家无异。”

  “此乃孝道,焉能不准。朕答应你,此举亦可为众公主之楷模。”陛下尽力维持着容色平常,声音却有些颤抖,这当然不是一句简单的褒奖,我甚至听到了其中的一丝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