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169)+番外

作者: 玄时蘩 阅读记录

  话至此处,裴寂再也无法多言,只得谢恩,择日放回蒲州故里。

  长孙无忌眼见如此,还是有些悬心,问道,“陛下此次雷厉风行处置了裴寂,太上皇那要如何交代呢”

  “我料定父皇不会插手此事。”

  “为什么?”

  “辅机,你可还记得刘文静之事?父皇只要想到文静,就必然不会阻拦朕处置裴寂。他未及死罪,朕已念及了父皇的恩德。”

  无忌若有所思的点头,“臣明白了。”

  “明日,你去替朕到文静的墓前看看。九年了,朕终于为他正名,追复其官爵。可惜他子嗣尽诛,无人承袭爵位。传旨内侍省,让掖庭宫赦他的妻女出来,好好度日吧。”

  待到众人退下。陛下看起来已然是十分疲累。他目光失神,脸色也渐渐暗黑起来。天气渐热,身边有四个打扇的宫女,都训练有素。但即使凉风习习,看样子也不能驱赶陛下心中的郁闷。

  陛下嘴角紧绷,自然无人敢多说一句,也包括我。过了一阵,陛下紧握的拳头重重地匝向案几,砰的一声发出声响。然后便是满殿宫人唰唰跪地的声音。兹事已经落定,龙颜却仍有怒色,亦不知真正缘由,宫人们便也只有这种表达方式。

  我自然也跟随众人一道。刚才已经使了眼色给殿外候着的宫人,去准备降火的茶饮,与近日宫中流行的点心七返膏。

  陛下起身,拂袖,进入内殿。我连忙小心翼翼地跟进去,又让宫人把茶点给我。我捧到陛下身前,想借此打破这怪异而又伤感的氛围。

  我的确能令他平息一些怒火。他仰天长叹,想来今日的话题,不会让他心情愉快。但他看到我,便不由自主地打开了话匣。

  “你可知道,刘文静的事?”

  说实话,上次听到陛下夫妇谈话间提及这个名字,我还真不知道是谁。不过经历了这些事,我已了然于胸。刘文静是首倡晋阳起兵的三大功臣之一,李渊曾特赦他可免一次死罪,但也只是个空头支票。武德二年,刘文静就因谋反之罪被处死,然后抄家、籍没,推手正是裴寂。

  “听说过。刘文静是大唐元勋,也是陛下的故友。”

  “若说故友,文静当之无愧。说曾为师长,也不为过。想到晋阳起兵之前,我便总和文静一处畅谈天下。我的宏图大志,只有文静能懂。他说我天纵英才,天下大事,不谋而合,所以一同推动父皇起兵大业。”

  后来,文静联络裴寂,劝服父皇,又出使突厥,为我大军稳定后方,设计除掉叛将高君雅,大战潼关,俘虏屈突通,一路直下长安。你说,这是何等功业?”

  陛下停了停,有些苦笑地说下去,“他又随我征讨西秦薛举,那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败仗,就是有劳了这位仁兄,他恃才傲物,竟不听我将令,结果大败而回,被父皇革了职。亏得又在剿灭薛仁杲一战之中立下战功,才复了爵位。”

  “陛下身边良将谋士众多,都是跟随陛下出生入死,战功赫赫,陛下何以认为刘文静更为特殊呢?”我发出这样一问,因为听得刚才的叙述,似乎还不能打动我。

  “不然,大多数将军,是朕信任的部将,他们忠于朕,能攻一城夺一地。但文静不同,他谋划的是天下事,更在乱世之中慧眼识珠。朕当年只有十九岁,有夺天下的胸襟,需要有志同道合之人,文静便是此人。想到当年,纵论天下,亦师亦友,谋篇布局,实在畅快淋漓!”

  “这些,似乎也不难做到,陛下为何更视他为故友,要比其他人多些亲近呢?”陛下眼见着,深情倒是轻松了一些,“思伽,如今你的目光也犀利很多了,朕都要瞒不了你。”

  “哪有……”我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时年大哥已近三十,协助父亲打理军务政事,已有数年,左膀右臂。我何以年幼而却被委以重任?如今细想,也都是文静的功劳。”

  刚才所说,我倒颇为感兴趣。似乎从此又可以通向一扇新的大门。

  “如今细细回想,文静大概自一见我起,就已经认为我未来将主宰天下。他也最早提醒我,军功,要有威震天下的军功,才能和建成抗衡。似乎他谋划的从不是父皇的江山,而是我的。我虽屡屡劝说,但他似乎只认此事。人都道文静与裴寂不合,其实,我知道,他是为了我,不满裴寂和建成的打压。”

  原来如此!原来文静最大的不同,是最早要陛下脱离开父亲和兄长的羽翼,并助他早日翱翔。陛下也因他的谋划,而获得了后来相争的资本。这,才是他看待文静与众不同的一面的吧。